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命运的转折点。
    尽管生活困苦,但在同学眼里,黄怒波是个极爱干净的人。他总穿着一套洗得泛白的黄色军装,戴着黄帽子、背着黄书包——这是他父亲留下的军装。虽然总穿着这么一套黄军装,但他的同桌和丽丽从不觉得他家困难,因为黄怒波很干净,从小都不是脏兮兮的孩子,不像有些男生,凑近就闻到难闻的气味——虽然黄怒波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但他从没有把自己当成猪狗不如的人过活。

    他没有放纵自己在烂泥里躺一辈子。他喜欢读书、写诗。小学到高中,他一直拼命地看书。他妈妈不让他看,他就搭个梯子爬上房顶,再把梯子抽上来,坐在房顶上如饥似渴地看书。他还在路灯下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是过路的人把他摇醒的。

    在插队前,能看的中外名著黄怒波都看了,、《家春秋》、、,就一个没看。他不仅借书看,还翻窗进图书馆偷书看。他给他的伙伴们讲述书中的故事,他能大段大段地背诵保尔·柯察金的话。他少年时的伙伴、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工作的魏兴还记得,当年黄怒波爱讲《鲁滨孙漂流记》,他向往那种四海为家、无拘无束的生活。当知青的时候,他每晚点着煤油灯读《反杜林论》、《资本论》,油烟熏得鼻子黑糊糊的。

    他开始学写诗,深受苏联诗歌的影响,尤其是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诗。13岁那年,他在《宁夏日报》发表了第一首诗。但是学校在展览的时候,把他的名字给抠掉了,因为他的父亲。

    当时,文学向他展现了另一个美好的世界:普希金、泰戈尔的东西怎么这么美啊?“野蛮的环境给了我野性,人类文学的精华熏陶了我内心儒雅的一面。”黄怒波说。他整天都在幻想,插队的时候也不断地写诗,发表在《宁夏日报》上。他梦想着去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这段创作经历,成为他命运转折的助推力。

    黄怒波至今保持着写诗的爱好,在企业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之间游走。他不用电脑,在一个本子上手写,灵感来时,一口气写下去,如狂马在奔,不可遏止。他的诗人朋友欧阳江河认为诗歌是帮助黄怒波净化心灵的。

    18岁的时候,高中毕业的黄怒波面临着前途的抉择,他怀着命运何去何从的迷茫,骑了两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到黄河边上,这将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上的涓涓细流,在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裹挟着泥沙奔流向北,一过青铜峡,奔腾咆哮的黄河在一马平川的银川平原上缓下了步伐,舒缓地流淌着,如脱缰的野马套上了辔头。2010年3月27日,我随同黄怒波一行来到离银川城三十公里的黄河边上。远远看去,河道弯弯曲曲,浑浊的黄色河水是静止的,两岸是绿色的田野。走近一看,黄河正值枯水期,河面有三四百米宽,波浪起伏不大。黄怒波说,四十年前,黄河比这宽多了,两岸荒无人烟。无边无际的荒凉里,是浩浩荡荡的黄河水铺天盖地,充斥于天地间。这让18岁的黄怒波恐惧。那时候他还叫作黄玉平,饱受歧视与屈辱。黄河让他恐惧,又让他欢喜地享受着孤独。他看着浪涛不停地拍打着河岸,一个浪头盖过来、又一个浪头盖过来,堤岸的黄土一点一点地崩塌。坚韧的波浪一米一米地蚕食着堤岸,这让内心充满迷茫、不知命运何去何从的少年深受触动:“我这一辈子,要像黄河的愤怒波涛一样,永不停息。”

    “我要去插队当知青,我要和过去的生活诀别。我不是一个平静的人,我要愤怒。”他决意将自己的名字改成黄怒波,这个新名字后来伴随了他数十年。少年黄玉平永远地留在了黄河边上,有着新名字的少年期冀着受尽屈辱与歧视的黑暗过往被黄河愤怒的波涛撕得粉碎。他要主宰自己的命运。

    黄怒波下乡插队前告诉涂老师:“我要愤怒。”涂老师在临别前送了他一床毯子和一个枕头。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简介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目录 > 命运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