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断裂的经济逻辑
中国过去的五年,政府的宏观调控对房地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是我觉得这个市场的基本面,最强大的力量还是市场的力量、供求关系的力量。所以,任志强整个精力和关注点大部分都在政策上,而我对政策的研究远远没有他这么透。可是我对市场上需要什么东西,下一步的供求关系会朝什么方向发展研究较多,我更侧重于市场,发现市场的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高级编辑唐学鹏认为,任志强的很多言论让人感到他是自由经济的盟友,他对政府管制的批评具有深度和洞见。不过,一旦触及对高房价的异议,任志强的经济逻辑便会自动“分裂”:他抨击宏观调控,但是遇到房价下跌,他又大声疾呼政府救市;他尖锐批判政府控制土地是造成高房价的祸首,又同时主张“所有土地必须要先国有化之后——被地方政府低价征收、然后拍卖——才是合法的住宅土地”,反对民间的集体性土地交易。

    “最有趣的是,任志强从2005年评为‘最想被揍的人’变成2009年的‘真汉子’的过程恰是中国房地产泡沫急速扩大化的过程。政府无度的货币政策造成了通胀预期,迫使更多人不得不加入按揭债务的阵营,此前政府对房地产的‘救市’又强化了‘房价不倒的神话’,更多人加入泡沫意味着更多的人悲剧性地爱上泡沫。而以理性自诩、但经济逻辑断裂的任志强是一个缩影,他象征着一种‘有利于我就是市场、不利于我就是计划’的商人哲学,更暗示着一种更为广泛的‘小民讲法制它耍流氓、小民耍流氓它又开始讲法制’的强权哲学正在流行。”见《任志强的经济逻辑是断裂的》,作者唐学鹏《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4月29日刊登。唐学鹏写道。

    苏小和认为,受时代的局限,任志强的思想是零碎的。他的人生经历了“文革”,造反、下乡、从军,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他的整体思想框架是毛泽东时代、“文革”时代的思想。“他谈企业,无非就是官商结合,他们把官理解成政治,商理解成经济。他将政治经济学理解成官场上的经济学。马克思的那套分析,非常落伍。但他接触了市场第一线,又学了法学。他的思想很混乱,价值谱系不清晰。有些还是相对冲突的。”

    任志强对毕京京说:“你要批评这个社会,你必须掌握批评的武器。”他17岁时就读马列的书,比如《联共党史》这样有关苏联共产党历史的书,然后读苏联的哲学教科书,还看当时的《政治经济学》。这是中国一些老政治经济学专家写的,实际上就是资本论的一个简本。知青们当时每天凌晨四点半左右出工,然后晚上七八点才回窑洞。每晚任志强就点着油灯看书,他是知青中读书最刻苦的人之一。

    少年时代的任志强没有什么儿童读物。在他记忆里,除了《十万个为什么》,再就是《趣味数学》。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说他语文不好,于是他从父母书架上拿书看,看了、等古典文学。“文革”中期国家恢复了一些旧的读物,任志强接触到苏联第四代、第五代作家的作品,如《你到底要什么》、《多雪的冬天》、《带星星的火车票》、《人与兽》等。这些作品反映了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以后的一些变革,对国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提出质疑。“我们开始设想了一些中国到何处去、中国社会如何继续运行的思路。”任志强说。后来蹲监狱的一年多时间,任志强将《法学概论》读得烂熟,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款从头到尾背了下来,养成了法学思考的习惯,喜欢用法律上的语言来思考和回答问题见《任志强的逻辑》,作者苏小和,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

    任志强嗜好读书,号称一天看六万字。他什么书都看,看得很杂,有时齐跃和任志强一起去打高尔夫,就顺手帮他拎一下球包。“哇,好沉!打开一看,一堆书,至少有十几本。晚上睡觉有空他就看。另外,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简介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目录 > 断裂的经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