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富二代”的创业启蒙
    2011年4月23日,王苗开着妻子的宝马3系车载我到他的水泥厂。他自己的车是奔驰350,但他嫌车太大了,交给司机开。王苗是王兴的父亲,这位瘦小的福建男人,在福建龙岩市永定县开设了一个水泥厂,总共投资六亿元。王苗是大股东,占有40%的股份。这个厂出产的闽福牌水泥,是当地最好的水泥,2010年销售额大约六亿元,2011年预估超过七亿元。福建多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从龙岩到永定,不过三四十公里的路,沿途都是海拔五六百米的山。过去有“闽道比蜀道更难”的说法,现在交通发达,全程都是水泥公路,只有几处隧道和桥梁证明当年山路的艰难。穿过一座座桥梁的时候,王苗自豪地告诉我,造桥用的水泥就是他工厂生产的。

    王苗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当年是龙岩二中的教导主任、龙岩歌剧团的编剧,“文革”时被污蔑为“龙岩三家村的大掌柜”,1966年自杀。母亲新中国成立前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会计专业,导师是厦门大学经济系主任、《资本论》译者王亚楠。

    在父亲死后,王苗掉到了社会最底层,回到农村种田。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当时的招工、考学、当兵都没有他的份。1979年农村搞副业,王苗去社办企业当泥瓦匠,后来承包小的建筑工程,做了包工头,1981年赚了三万元。1986年至1989年,社会掀起全民经商的浪潮,当时流行一句话“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等开张”。王苗投资开办了选矿厂,筛选精矿出口贸易。1989年经济形势不好,他关闭了选矿厂,静待时机。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王苗嗅到商机,马上将十几年积累的资金300万元拿出来,与人合办了一家年产8.8万吨的水泥厂。2003年,他再次和人合伙投资六亿元,办了年产200万吨的水泥厂。现在,年过60的王苗已经不再管理水泥厂的具体业务,转而聘请职业经理人打理。

    “我抓住了中国大时代的脉搏。”王苗说。奇妙的是,他这种敏锐的嗅觉似乎在儿子的基因里传承下来。在王兴的创业故事里,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他如何精准地踩到了每一次互联网创新浪潮。

    王苗对儿女的教育一向宽松、民主,充分尊重儿女的意见。他希望王兴能做陈景润,专注科研,他不认为儿子有经商才能,希望儿子能读完博士。在王兴卖掉校内网之后,他还问王兴能否到美国继续完成博士学业。“他对我创业与否,不支持也不反对,尊重我的意见。”王兴说。王兴高中班主任吴老师觉得王苗在教育上很放松,不像有些家长把孩子盯得死死的。

    王苗家里从不打麻将,也不会大吃大喝,“家里有好的环境,大人勤勉做事,小孩也不会偷懒”。他喜欢书,买了很多书,也鼓励儿女博览群书。“儿女都是理科生,但人文素养都还可以,不像有的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以外,人文知识少得可怜。我认识的很多有钱人,家里什么豪华家具、家电、车都有,就是没有书,很糟糕。”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王兴,在师长眼里是个独立、有想法的人,在同伴眼里是个敢于挑战老师权威的学生。他喜欢科技,热衷于动手作实验,与赖斌强、陈亮等同是科技爱好者——后来,这两位伙伴先后加入他创业的行列。

    由于家庭富裕,王兴是龙岩市里第一批拥有电脑的人,他甚至和陈亮他们动过卖上网卡的脑筋。他也是市里最早接触互联网的,陈亮记得县城刚有互联网接入的时候,王兴带他们去了邮电局。王兴有亲戚在邮电局工作,为他们触摸互联网提供了便利。通过浏览器打开雅虎的首页,在一个中国的小县城里就能看到美国最新的NBA(美国男篮职业联赛)新闻。互联网的神奇魅力在他们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这是1995年的事。这一年通常被视作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丁磊在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简介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目录 > “富二代”的创业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