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资金链断了
    2001年清华毕业后,王兴到美国读博。2003年冬天,他向导师请了一个长假,回国创业。他写邮件给自己的伙伴王慧文、赖斌强等人,描述了美国SNS的发展情况与前景。当时六度空间理论正流行,理论假设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可以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王兴算了算,他还真能通过六个人结识总统。这一理论也成了他做SNS的基础。

    王兴的回国,成为这群伙伴共同创业的引爆点。“大家心里都有朦胧的创业想法,创业是迟早的事。如果没有引爆的话,可能会迟几年才发生。”赖斌强说。当时,王兴与导师请了长假,不算完全退学。与王兴是本科时候的室友王慧文则彻底退学了。

    一开始,王兴、赖斌强、王慧文三人的创业就显得非常不正规,几个年轻人没什么工作经验,没有人脉上的积累,找不到有工作经验的人合作。王兴父亲支持了他30万元,赖斌强和王慧文也各自借了十多万。这三位在家长眼里“不老实读书、找工作,整天尽瞎折腾”的年轻人,在清华附近的海丰园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开始了创业。在三十来平方米的客厅里摆了六张桌子,每人一张桌子,面对面工作。每人一个卧室,睡的是一百多元一张的折叠床。房间没有暖气,冬天只有小小的取暖器供暖,一点也不暖和。王慧文说:“关于海丰园的回忆,在阿赖的心里都是冷的。”

    除了冬天有点难熬之外,他们过得很快乐,王慧文说他们是“典型的无产阶级,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心态非常好”。他们每天晚上做到一两点钟,早晨八九点起来,牙都不刷直接干活,中午饿了再去刷牙吃午饭,每个周末会有一天去爬山,另一天就讨论手头做的东西。

    他们林林总总地尝试了十几个项目,包括SNS网站“多多友”。当时他们对SNS的理解还停留在六度空间理论上,比较教条,没有很深入地去理解社交平台。最开始高亢、兴奋的情绪,在做了十几个项目之后变得有点低落。“最困难的是迷茫,脑子里有隐隐约约的前进方向,但怎么试都没有什么反应,明明知道前面有一个矿,但这里挖,那里挖,却都挖不出来。”赖斌强说。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躺在床上想着创业的事,有点着急。

    多多友用户增长数字不理想,他们意识到多多友对人群没有任何区分,看似包容得很多,其实什么都包不到,转而讨论校园SNS。他们隔一段时间就讨论一次,想法慢慢清晰起来。

    2004年2月4日,Facebook成立。谁也不知道这个毫不起眼、仅向哈佛学生开放注册的网站,会刮起席卷全球的风暴。2005年夏,王兴发现了Facebook的存在,他们再次讨论校园SNS,决定模仿Facebook做一个校园SNS。

    2005年12月8日,校内网正式上线。这一次,他们挖到了矿。

    最早的时候,王兴他们只选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三所大学做推广。这三所大学是中国顶级大学,离他们住的地方又最近。当时他们没多少钱,能用在推广上的经费不多。他们花了几千元赞助清华美术学院的学生节,在网站上发起学生节晚会门票抽奖活动。这让校内网获得了一千多人的基础用户。他们还拉了三十来位朋友,每十人负责一个学校,在晚自习的时候冲进教室,迅速在黑板上写上校内网的宣传语和域名,趁着自习的学生未反应过来的时候赶紧闪掉。

    到了年底,赶上大学生放假回家过年,他们拉来赞助,组织大巴送学生到车站。活动的规则是网友将回家火车票时间发到校内网,如果在某个时刻需要到火车站的人超过一定数量,就发一辆大巴。当时校内网是封闭的,只能通过学校邮箱来登录,大家都觉得比较安全,敢在上面公布自己的真实信息。

    2006年1月,校内网加入第四个学校—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简介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目录 > 资金链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