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大农业的梦
汇源密云基地果树大队队长代连生,是当地农民。他拥有一片李子林,十多亩地。在汇源上班之后,他仍然在种地。他一个月工资收入是一千七八百元。我和他有这么一段对话:

    我:十几亩地的收入有多少呢?

    代:没我上班钱多。

    我:那你还种它干吗?

    代:那不行,我的地不能不种。

    我:租给别人种呢?

    代:家家都有地,租给谁呢?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分给农民生产。

    1983年,朱新礼当东里村村主任,从村民手中集中土地,交给专业户种植葡萄。

    2003年,重庆万州新店村,汇源租赁农民土地做柑橘果园,为此村里连开30次会议,以说服农民。

    2005年,山西运城万荣县,一些果农将土地租给了种植大户,自己外出打工。但是,土地不能卖,万一我儿子找我要土地怎么办呢?

    从山东到北京再到重庆,从黄土高原到华北平原再到三峡腹地,汇源和中国农民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土地流转。

    “你知道中国农民种地种了五千年了,哪个农民真正种地发大财?也可能发小财,但是发不了大财。”朱新礼说。

    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企业家,他们认为农业规模化生产才是未来的路。这涉及土地流转的问题。2008年的“一号文件”谈到了土地进一步合理、有序流转,保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的问题,但这些年又淡化了。

    吴敬学认为,中国农民的土地除了具有经济性以外,还起到社会保障的功能。过去城乡之间保障体制存在很大的差异。除非中国建成全覆盖、无缝隙的农村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体系,才能实现土地流转的顺畅。只有这个前提建立起来,才会实现大规模的规模化农业生产。

    在此之前,中国的农民绝大多数还会延续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

    2011年6月,我去河北涞水县明义乡司徒村。从北京天桥车站出发,917公交车直达涞水县。县城四处大兴土木,崭新的电梯公寓拔地而起。楼盘广告的设计与北京的楼盘广告几无差别。从涞水县坐车坐上十多公里,即到了司徒村。远远看去,麦浪翻滚,一直延伸至低垂的天际线。走近一看,田地分割成长二十米、宽四五米的狭长条形,间隔地种着小麦、花生、土豆、草莓等,这些土地都分属不同的农户。有商贩来收购草莓,大的草莓两元一斤,小的草莓八毛钱一斤。这个村人均只有一亩二分地左右,村民种地能解决温饱问题,要盖新房子,过上好生活,还得到北京等大城市打工。

    夕阳西下,司徒村的农民骑着自行车荷锄而归。一入夜,村子就陷入了一片黑暗。在距离北京116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星光比灯光还多、还亮的村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简介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目录 > 大农业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