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潘岳齐名。桓温。谯国人。戴逵。谯国人。总角时,以鸡卵溲白屑作郑玄碑。武陵王晞闻其能琴,使人召之。对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能为王门伶人。”唐朱敬则。亳州永城人,相则天。家代以孝义闻,门标六阀。奚陟。亳州人,不肯受翰林院学士。
土产:
丝。绵绫。绢。贡。
谯县。旧二十二乡,今十乡。汉县,属沛郡。莽曰廷城亭。后魏无谯县,有小黄县。隋开皇十年,废郡,县属亳。大业二年,改小黄为谯县。涡水:在县西三十八里,从眞源县东来。《魏文帝集》:“建安十九年,上至谯,予兄弟从上游观,经东园遵涡水,相佯高树之下,乃驻马,书鞭为临涡城。”谯郡城。古之谯国城也,后改为谯。魏武帝之乡里。《魏志》:“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太史令单扬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当复见。’内黄殷登黙记之。至延康元年三月,黄龙见谯。登闻之,曰:‘单扬之言,其兹验乎?’”《魏书》:“文帝生于谯,上有青云如车盖终日。”魏文帝祠。在县东五里。初,魏武以议郎告病归乡里,筑室于此读书,秋冬弋猎以自娯。文帝以汉中平四年生于此宅。故梅城。在县南四十里。古梅伯国也。麦丘城。桓谭《新论》:“齐桓公行见麦丘人,问其年几何。答曰:‘八十三矣。’公曰:‘以子寿祝寡人乎?’答曰:‘使主君甚寿,金玉是贱,以人为宝。’”即此邑人也。大清宫。玄元旧宅,今有桧树、鹿迹存焉。夏侯湛墓。在县东北四里,晋为散骑常侍。独母冢。在县西三里。《古老传》云:“有惸独之母薛氏,无子,生自为坟,卒安葬焉。”昔楚平王筑谯城,而母赈其夫役,后各益土而大其坟。大飨碑。在魏文帝庙前。昔文帝延康元年幸谯,父老立碑于故宅。题云:“大飨之碑。”锺繇篆额,曹子建文,梁鹄书,时人称为三絶。岳牧《上考词石表》。唐开元二十六年,赵冬曦所建。其岁降十道采访使精择天下,岳牧政之,尤者二十二人。客有京来者,持圣札凡一十九字,词曰:‘文学资身、温良植操、勤于政理、恩被黎元,考中上。’”盖锡冬曦词也。乃勒之表端,昭示来叶。同勅三十一人,皆镌其次。
城父县。东西九十九里,八乡。春秋时,陈国之夷邑,亦曰城父。《左传》:“楚伐陈,取焦夷、陈邑也。”《左传?昭公九年》:“楚公子弃疾归许于夷,实城父也。”杜注:“此时改城父为夷。”汉为县,属沛郡。隋末,隶亳。唐末,避梁王讳,改为焦夷。后唐同光元年,复旧名。肥水。在县西。《水经注》:“肥水源出桑山县西北泽薮,东南流,左右翼佩数源,异出同归,盖涓脉所注耳。”有鲍溪水亦此。干溪水。在县南五里。《新序》云:“楚王起章华之台,为干溪之役。”又左氏谓:“楚灵王败于干溪。”即此地名。扶阳故城。在县东北三十六里。汉为县,属沛郡。宣帝封韦贤于此,谥曰节侯,又曰恩泽侯。表在萧,案邑,名扶阳。《地理志》云:“扶阳县属沛郡。”父水。在县东西四里,受漳水南流,经县入蒙。按《水经》云:“汝水支分东注。”药城。在县南七十二里。梁、陈之际以为县。唐高祖武德三年,药城县隶文州,四年州废,改为文城县,属亳州。伍奢冢。在县西南一里。《春秋?昭公十九年》:“楚平王处太子建于城父,伍奢傅之,后无罪而死,招魂以葬。”今有庙存。高陂。在县南五十六里,周回四十三里,多鱼、蚌、菱、芰之利。
蒙城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旧六乡。本汉山桑县也,属沛郡。后汉改属汝南郡。魏属谯郡。后魏孝文帝于此置涡州,理山桑城。其地后入于梁,梁于此置西徐州。后复入魏,改为谯州,改谯县为涡阳县。隋初改涡阳为淝水县。唐武德四年,重立山桑县,属谯州。贞观十七年,废谯州,割属亳州。天宝元年,改为蒙城县,城北临涡水。后魏涡州城也。垂惠聚。汉为聚邑,废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