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二十八
,西魏废帝三年改为朝邑县,以北据朝阪为名。朝阪:按《水经注》云:“洛水东南歴强梁原,俗谓之朝阪。”临晋城:《史记》:“魏文侯十六年,伐秦所筑临晋城,晋襄王六年,与秦会临晋。”《史记》:“武王元年,与魏惠王会临晋,谓此城也,故城在今县西南。”怀德城:汉县,在今县西南三十二里怀德故城是也。《汉志注》云:“洛水东南入渭,今故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一名高阳城。”长春宫:在强梁原上,周武帝保定元年宇文护所筑,初名晋城,武帝建德二年置长春宫,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增构殿宇,焬帝大业十三年高祖起义兵,自太原赴京师,九月,大军济河,舍于此宫,保甲养士而西定京邑,自后凡牧此州,多带长春宫使。蒲津关:因蒲阪,又以河津之凑,因以为名。《十六国春秋》:“苻健皇始四年十月,大雨霖,河、渭俱溢,蒲津监寇登得二履于河中,长七尺三寸,人迹称之,指长尺余大,厚一寸。健见,叹曰:“覆载之内,何所不有?”河桥:《左氏传?昭元年》:“秦后子出奔,晋造舟于河。”杜预注云:“造舟为梁,通秦晋道,即此桥。”西渎大河祠:《汉书?地理志》云:“左冯翊临晋县有河水祠。”《郊祀志》云:“祀河于临晋。”《穆天子传》:“阳纡之山,河伯冯夷之所,都是为河宗氏。”《山海经》云:“冯夷人面,乘两龙。”《太公金匮》云:“冯,循也。龙,鱼。”《河图》:“河伯姓吕,名公子,夫人姓冯,名夷。”《尚书?中候伯禹》云:“臣观河伯面长,人头鱼身。”张揖云:“冯夷,河伯是也。华阴潼津乡堤首阳里人也。水仙,化为河伯。”《博物志》:“昔夏禹观河,见长人,鱼身,出水曰:‘吾精,岂不为河伯也。’”冯夷者,华阴人,得道水仙,化为河伯,岂同哉。《抱朴子》:“河伯八月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应劭曰:“冯夷,水仙也。”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于汉祠更加营造,因立四渎祠于庙庭。周武天和四年,太宰宇文护于祠庙建碑一所,灵帝大象元年,江、淮、济各从本所祠,惟有一祠依旧不改,每岁发使致璧加牲以祀焉。《礼记》云:“先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今因河而祭海,即其义也。”唐天寳十四年封为灵源公。芮乡:《郡国县道记》云:“今县西南二里临晋故城是故芮乡,又县东一里有王城,盖大荔戎王之城。”《左氏传》云:“晋阴饴甥会秦伯于王城。”即此也。通灵陂:在县北四里二百三十步,唐开元初姜师度为刺史,引洛水及堰黄河以灌之,种稻田二千余顷。

    蒲城县:东南九十里,旧二十二乡,今一十乡。本汉重泉县地。《史记》谓:“秦简公城重泉,即今县南五十里,有重泉故城也。”今县,即后魏太和十一年分白水县于此置南白县,以在白水之南为名,西魏废帝三年,改白水县为蒲城,以县东故蒲城为称,属同州。唐开元四年十月,改为奉先县,仍移隶京兆府,以奉睿宗桥陵。至十七年,升为赤县,皇朝开寳四年,改为蒲城县。故重泉县:《后汉书》云:“王阜字代公,为重泉令,时大旱,收夺强吏,按察豪猾,于是澍雨,有鸾集县屋,县为雅乐,应声而舞,旬日方去,其感化如此。洛水:亦曰沮水。贾城:古之贾国。《左传》谓“芮伯、梁伯、贾伯伐曲沃”是也。五味陂:《汉书?宣帝纪》:“常困于莲芍卤中。”如淳曰:“为人所困辱也。”莲芍县有盐池,纵广十余里,其乡人名曰卤中,服虔曰:“卤中,或曰泽中。”孟康曰:“莲芍县西北也。”按汉莲芍县在此县东南下邽县界,此即卤中也。壍洛:《史记》:“秦孝公九年筑长城,简公二年壍洛,故云:‘自郑滨洛。’”今沙苑长城是也。又按《三秦记》云:“在蒲城东五十里,秦筑长城即是壍洛也。”唐睿宗桥陵:在县西北三十里丰山。玄宗泰陵:在县东北二十里。惠庄太子陵:在桥东南三里,惠宣太子陵:在桥陵东六里,惠文太子陵:在桥陵东三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太平寰宇记简介 >太平寰宇记目录 > 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