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
九原;永丰。
州境:
东西缺,南北缺。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二千八百一十里;东南至西京二千三百九十里;南至长安一千八百里;东至安北都护府三百五十里;东南至夏州七百五十里;西南至灵州九百里;西至黄河一百三十五里;正北至黄河四十里;西北渡河至受降城八十里;东北至黄河八十里。
户:
按韦述《十道録》:开元领县,蕃户无定。长庆蕃、汉户共一千七百三十九。
风俗:
地居碛卤,田畴每岁三易。自汉、魏以后,多为羌胡所侵。人俗随水草以畜牧,廹近戎狄,唯以鞍马骑射为事,风声气习自古而然。
人物:
无。
土产:
兽多羱羊、野马。禽多石鸡、鳬鸭。衣以驼毛、褐布,食以白面、印盐。草有遏逻殷、卢牛、沙蓬、茨萁、狼针,尤宜牧畜。
九原县。三郷。汉旧县。隋复置,寻废。至永徽四年,又置,兼立郡于此。郎君城,在九原。白登,汉高祖所困处。高阙,当在河之西也。按《史记》:赵武灵王筑长城,自代傍阴山下至高阙,今在阴山之西,《汉书》谓“高阙塞”。西河,《汉书》云:“武帝元朔二年,卫青渡西河至高阙,破匈奴。”是也。按此河自灵武郡之西南便北流千余里,过九原郡,乃东流。时帝都在秦,故谓之西河,即此处也。其河自丰州东流千里,在京师直北。《汉书》亦谓之北河,乃西河也。稒阳,《汉书》云:“窦宪出鸡尘塞,邓鸿出稒阳塞,遂至燕然山。”即此也。大同川,旧赫连时立大同镇于此川。按《郡国志》云:“大同镇,今九原有前鸡延城、后鸡连城。”是也。大碛絶塞。鸡鹿塞。故安北都护府,今中受降城是,有横塞军、朔方军之号于此也。
永丰县。一百里,二郷。本汉临戎旧地。后汉末废。周武保定三年,于此置永丰镇。隋开皇三年,于镇置永丰县,寻为蕃戎所陷。唐武德六年,得其地。永徽元年,复置。
燕然都护府。领七州。唐贞观中,置兰皋等七州,同隶焉。形势:西临黄河,北望阴山。拂云堆。解在下。
天德军今废
天德军。今理在中受降城,权置军于永清栅。本安北都护。唐贞观二十一年,于西受降城东北四十里置燕然都护,以瀚海等六都督、皋兰等七州并隶焉。龙朔三年,移于碛北回纥本部,仍改名瀚海都护。总章二年,又改安北都护,寻移于甘州东北一十八里隋故大同镇城。垂拱元年,置大同镇城,其都护权移理删丹县西南一作西北九十九里西安城。景龙二年,又移理西受降城。天寳八载,张齐丘又于可敦城置横塞军。十二载,安思顺奏废横塞军,请于大同川西筑城置军,玄宗赐名曰“天安军”。十四载,筑城功毕,移天安军理焉。干元后,改为天德军。缘居人较少,遂西南移四里,权居永清栅,其城则隋大同城之旧墟,在牟那山钳耳嘴之北。
军境:
东西缺,南北缺。
四至八到:
东取宁远镇故落盐池经夏州至长安一千八百里;东南至中受降城二百里;南至牟那山钳耳嘴三十里;西渡河至丰州一百六十里;西至黄河五里;西至西受降城一百八十里;北至碛石三百里;西北至横塞军二百里。
东受降城
东受降城。本汉云中郡地,在榆林县东北八里,今属振武节度。
四至八到:
南至长安一千八百六十二里;东南至洛京取单于路二千一百二十里;东南至朔州四百里;西南渡河至胜州八里;西至中受降城三百里;北至碛口七百里。
中受降城
中受降城。本秦九原郡地,在榆林。汉元朔二年,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