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二十五
在县南三十里大赵村。颜师古墓,在县南二十里三赵村。元载墓,在县南三十里大杨村。邴吉墓,在县南二十里三赵村。浑瑊墓,在县西南十五里西李村。王珪墓,在县南四十五里。

    长安县:在长寿坊。旧五十九乡六十坊,今六乡。县即秦之地。汉高帝五年置。周文王作酆,今县西北灵台乡丰水上游是也。武王理镐,今昆明池北镐陂是也。至秦为县,始皇弟成蟜封为长安君,即此。楚懐王封项羽为长安侯,卢绾亦封之,属京兆尹。莽曰“常安”。潘岳《关中记》云:“长安地皆黑壤,赤城。”今赤如火、坚如石。父老皆传云:“凿龙首山土以为城。”按贾躭《郡国县道记》云:“长安县故城今谓之苑城,汉京兆府在故城内上冠里,其县理今失其所在。”长安盖古乡聚名,在渭水南,隔渭水北对秦咸阳宫,汉于其地筑未央宫,谓大城曰长安宫城,五年置县,以长安为名。歴后汉、魏、晋、苻、姚、后魏及周不改。隋开皇三年迁都,移于长寿坊西南隅。唐总章元年分置干封县,理懐真坊。长安二年废干封县,以地复归长安县。梁开平元年改为大安县。后唐同光三年复旧名。左冯翊,故秦内史职也。汉高二年更名河上郡,九年罢郡复为内史。景帝二年又分置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名左冯翊,领县二十四,所理在故城长安城内太上皇庙西南,失其所在。右扶风,即秦内史职也。汉高二年,改为中地郡,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治内史右地,领县二十一,初理在长安故城。《三辅黄图》云:“在夕阴街北,后汉移理槐里。”其槐里一名大丘城。周衰,懿王自镐徙都之,秦更名废丘,章邯为雍王,守此城。汉高二年,章邯自杀,汉收其地,改为槐里。龙首山,在县北十里,长六十里。头入渭水,尾达樊川。秦时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成土山。疏山为台殿,不假版筑,高出长安城。《西京赋》所云:“疏龙首以抗殿也”《三辅黄图》曰:“营未央宫,因龙首制前殿。”细柳原,在县西南三十三里,别是一细柳,非亚夫屯军之所。南山,即四皓所隠。《尚书》谓:“终南、惇物,至于鸟鼠。”言三山可相望也。余已解在上。武将山,按《长安记》云:“长安城西北有武将山,即前汉末辛孟所隠之处。”高阳原,渭水西自鄠县界流入。汉武建元三年,造便门桥以跨之,斯滮池之别名也。《诗》曰“滮池北流”是也。渭桥石人,《水经注》云:“秦始皇造渭桥铁镦,重不能胜,故刻石作力士孟贲等像祭之,镦乃可动。”今石人犹在邑界。滮水,亦谓圣女泉,又曰高都水,源出县西北,合渭水。《诗》所谓“滮池北流”是也。故汉百姓歌云:“五侯初起,曲阳最怒。坏决高都,连竟外杜。”即此水也。漕水,即沉水也。东自万年县界流入,亦谓潏水,亦谓高都水。汉末王氏五侯大修池沼,引高都水入城,即此水。野韭泽,即汉牛首池之地,在内苑西。《上林赋》谓:“濯鹢牛首。”在丰水西北是也。灞涘,即汉文帝陵也。在灞水之滨,故曰灞涘。八川,司马相如《上林赋》云:“荡荡乎八川。”谓灞、浐、泾、渭、丰、镐、潦、潏也。泾水,出薄洛山。《左传?襄公十四年》:“诸侯伐秦,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竹水,俗谓之大赤水,出媚加谷。太液池,在建章宫北。池周回十顷,中有采菱越女、鸣鹤之舟。又按《三辅旧事》云:“日出旸谷,浴于咸池,至虞泉即暮。”此即象之。曲江池,汉武帝所造,名为宜春苑。其水曲折,有似广陵之江,故名之。韦述《记》云:“汉为乐游苑于曲江池,乃世祖以校文之所在。芙蓉园、汉武帝庙在池侧。”又一说:唐玄宗明皇帝封张九龄于此,故号曰张曲江。后以秀士毎年登科第赐宴于此,皆不忘校文之义也。钓璜浦、黑龙津,皆渭水之岸也。浦,即太公钓玉璜之所,津,即秦时黑龙饮渭之处。昆明池,《汉武帝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太平寰宇记简介 >太平寰宇记目录 > 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