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宴杏苑新狀元誇街 會花山老强盜排陣
傅百,這强盜做壽的風聲,漸漸傳到縣官府衙門裏,大小官員大半知曉。那城固縣知縣官,原是明朝孝廉公出身,本在安徽甯國當府學教授老師,後值崇禎甲申明社傾覆,他遂投降滿清,轉輾夤緣,拋却苜蓿杯盤冷淡生涯,得升是缺。到任以來,纔不過半個年頭,坐堂判牘,處處小心,患得患失,終是飯碗主義。百姓因他姓韓名叫世書,諧音稱他寒試試。現在寒試試本縣地界上有這一座花山,花山上有這一班嘯聚綠林的人物,心中兀自忐忑不定,原想設法剿辦,又苦縣小糧空,兵力單薄,誠恐一惹胡蜂窠,胡蜂弗曾捉着,倒被胡蜂毒螯了。故而悶氣吞聲,不敢去捋虎鬚,一只眼睛開,一只眼睛閉;官只為官,盜只為盜,好像官盜分治的架形,盜也不來犯官,官也不去犯盜,彼此相安無事。在百姓方面,提着官字,頭昏腦漲;說起强盜,手舞足蹈,神清氣爽,喉嚨也響得多,覺着心頭一股怨憤奪眶而出。
此刻花山大王做壽,熱鬧了幾天,喧傅府道,那知縣官韓老先生揑了一把汗,懷着鬼胎,不動聲色,獨自跨了一條牲口,背後跟了一個秃頭書僮,一鞭得得,走村坊街巷,一路來耳朵裏只聽得瘟官害人、無刀强盜,百姓弗認識韓公,韓公亦低頭據鞍,趕奔省城。一日午牌時分,晉得省城,先謁親臨上司府裏。知府事姓田名穰,原是六房小吏出身,於江湖險阻世故艱難極為明晰,不比書呆子只知己不知彼的。當日韓知縣拜謁田知府,二人相見坐下,韓老把花山强盜首領廖從化做壽的情形,縣中百姓與他來往,聲勢浩大,為虺弗摧,為蛇若何,卑縣兵力單弱,不能對壘,請府大人作主。
韓公把一番言語說完,田知府幹事老練,眉頭緊蹙,嘴裏又自舒舒舒的響,好似上足心事一般。想了半刻,急忙衝口而出道:“貴縣治下花山既有强盜如此猖獗,本府兵方亦弱,須稟明中丞,或剿或撫,方可定奪。若萬一失誤,我與貴縣兩人處分有關。”韓世書聽了,連種了幾十棵樹。田知府又道:“此事不比等閒,岂容眈閣。據卑府愚見,最好立刻同上撫院,聽候吳大人鈞裁。”韓世書又接連來不及的種了幾棵樹。田知府即傳衙役速備竹兜兩乘,與韓知縣坐了竹兜,飛也似的上撫部院來稟見。傳稟號房看見现任府、縣上衙門,兩人同來,必有要公,非面稟不可。所以接了手本,不敢稽延,隨即摳起了衣角,手裏拿手本,急急匆匆進簽押房來。
吳大人正在批行文書,見傳字房吏呈上府縣手本,亦知必有要公,立即傳見。田知府韓知縣聽傳,躋跄晉謁,照例下屬見上司,自有一番禮節,也不用多說。他兩人見過了撫院,送茶命坐,田知府斜轉身體,輕聲低語,把韓知縣方纔所說的花山一節,詳細告稟過了。那吳大人聽了,雙眉頓皺,面帶愁容,說:“既然貴府縣有這座花山,山上有這夥大幫强徒,何不早为之計,搗毀其巢穴?照今說來,竟與梁山泊水浒無異。那盜魁廖從化,究竟有幾許嘍囉?”府縣稟道:“卑職等雖不知其細,據道路傳聞,大約實數五六千之譜;或者外幫也有通同幾處,亦未可知。總言此人極有势力,餘不足慮,所最可怕者,深得民心。”吳中丞聽到深得民心四個字,陡然大發雷霆,說:“這還了得!一個小小毛賊,有何德化,恩澤及民?難道皇上洪福齊天,容此跳梁小醜,在光天化日之下猖獗不成!”一面吩咐府縣留心防城,一面傳檄中軍将畢魁,吊齊三千人馬,殺奔花山,务於一月之間把花山首領廖從化擒獲銷差。
當時文官知府、知縣,武官中軍將三人,退出巡撫衙門,在官廳裏商議,面面相觑。畢中軍久聞花山廖大王的利害,“今吳大人命我前去征剿,恐螳臂不能當車,如之奈何?且限期逼促,更難着手。貴兄台二位有何高見?”府縣二人只不作聲,如何開得出口來?撫院吩咐守城,也只怕中軍前去征剿,一個不得手,他乘勢下山來刦庫,亦未可知。文武官三人,如濕手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