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盐碱沼泽地和平原地带的用兵之法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斥”,盐碱地;“泽”,沼泽地。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部队通过盐碱地、沼泽地,要快速通过,不可久留。

    陈皞注解说:“斥,碱卤之地,水草恶,渐洳不可处军。《新训》曰‘地处斥泽,不生五谷’是也。”

    王皙注解说:“斥,卤也,地广且下,而无所依。”

    张预注解说:“以其地气湿润,水草薄恶,故宜急过。”

    这些注释,讲了斥泽——盐碱沼泽——的四大威胁:

    一、不生五谷,没有食物,得不到补给。

    二、水草薄恶,难以宿营。

    三、地势宽广而低下,防守无所依靠,难以构筑工事。

    四、地气湿润,容易生病疫。

    所以,“惟亟去无留”,赶紧走,不要留。这里我们也看到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苦处。

    若交军于斥泽,必依水草而背众树。

    万一和敌人在斥泽之地遭遇,一定要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

    近水草,是必须要有水源。如果盐碱地,没有水喝,军队就支持不了。

    背靠树木,一是背靠险阻,不至于四面对敌。二是沼泽地你不知深浅,说不定哪个地方一个泥塘,一脚踩进去就出不来,我们在电影里都看过,红军过草地,走着走着一个战士突然就陷进水中没了顶。沙漠也有这种情况,某些地方沙是松的,一个深坑,你一旦踩进去,自己爬不出来,一点点陷进去被沙埋了。去拉你的人也危险,说不定给一起陷下去。而长有树木的地方,地面就比较坚实,没有这种危险。

    李筌的注释讲到了这一点:“急过不得,战必依水背树。夫有水树,其地无陷溺也。”如果不能快速通过,比如这沼泽地太大,一天走不完,宿营、备战,一定要寻找有水有树的地方。

    此处斥泽之军也。

    这就是在盐碱沼泽地区用兵的办法。

    平陆处易。

    杜牧注解说:“言于平陆,必择其中坦易平稳之处以处军,使我军车骑得以驰突。”

    曹操注解说:“车骑之利也。”

    张预注解说:“平原旷野,车骑之地,必择其坦易无坎陷之处以居军,所以利于驰突也。”

    军队在平原驻扎,要选择平坦的地方,没有沟沟坎坎,便于车骑奔驰往来。

    所以古代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不仅有长城,还在平原地带大量种树,就是因为北方匈奴是骑兵为主,我们是步兵。要用树林来减缓他们的速度,否则“突突突”地就长驱直入了。

    而右背高,前死后生。

    平陆处易,要找平坦的地方,但不是四面都平坦。四面都平坦,我们就四面受敌了。最好要“右背高”,右边背靠着高地,左边平坦。这样我们后有屏障,前可杀敌。前死后生,前面是战场,是死地;后面有靠山,没危险,是生地。这样我们打起仗来就便利了。

    所以两军交战,谁先到达战场,先占了有利地形,谁就多了很大胜算。

    曹操注解说:“战便也。”这么安排,我比较方便。

    为什么是右背高,不是左背高呢?

    李筌注解:“夫人利用,皆便于右,是以背之。”都是用右手,端抢也是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所以右边方便。

    贾林注解说:“岗阜曰生,战地曰死。后岗阜,处军稳;前临地,用兵便;高在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简介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目录 > 盐碱沼泽地和平原地带的用兵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