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五种间谍的使用方法(1、2、3):所有疑心,都是怀疑自己
王世充说话的时候,也是理直气壮的,并不认为自己是收了钱才这样说,为什么呢?这是古往今来只要是人都拿手的特长——自欺欺人——把自己先欺了,自己都相信自己说话是公允的了,就理直气壮了,我十万大军,为何要躲避李氏小儿区区三千五百人呢?以他们的智商,根本认识不到战局有多么凶险!

    内间的案例太多了,专门写一本书都写不完。内间们并不是都怀有叛国的目的,他也不知道自己进的谗言对国家有那么大的危害。他只不过是嫉妒那有能力的人,不希望他建立功勋;或者想表达一点与众不同的见解,找到一种存在感,这就被敌人拉下水了。

    我们常哀叹某某主君为小人所误。那小人呢,并不都是伯噽那样的坏人,往往就是一些没有见识的人,他自以为自己对主君忠心得很,主君也认为他是忠心的。往往这种人,最容易被发展成内间,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内间,也不能识别发展他的人送他东西的目的。这种没见识的小人哪,对国家的破坏,比真正的坏人还大!因为主君对他不设防,认为他没坏心。

    鸿门宴,刘邦得以逃生,关键在于买通了项羽的亲叔父项伯。项伯认为自己在害项羽吗?不认为。项伯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做了刘邦的内间吗?不知道。他不过是个“老好人”,绝对“没有坏心”,项羽绝对想不到防备他,而他确实在鸿门宴之前就跟刘邦约为婚姻,成了亲家了。

    所以国家不能用所谓“有德无才”的人,国家大事,只有有足够才能的人,才能理解,才能参与讨论。真正德高者,其才也高,因为德就是最大的见识,这世上没有“有德无才”这回事,“才”是“德”的前提。没有才的人,不可能有德。

    “有欲因败丧而展己之才能者”,这种情况也很普遍,很可怕呀!比如大家本来都是公忠体国,但是主君用了甲的计策,没有用乙的计策。乙是希望这事情最后成功呢,还是失败呢?很多人都会希望他失败,以证明自己的正确。部分人就可能因此协助敌人搞破坏!

    “有翻覆变诈、常持两端之心者。”今天投降这个,明天投降那个的,各方都想争取他,但各方都不信任他,随时把他抛弃。三姓家奴吕布就是典型人物,为什么叫三姓家奴呢?他本来姓吕,这是一姓。后来认丁原为义父,二姓丁。被董卓买通杀了丁原,又拜董卓为义父,三姓董,这就是三姓。不过三姓还不是结束,后来为了貂蝉,又杀了董卓。所以最后他要投降曹操,曹操就不敢留他,把他处死了。

    孟达也是。他本是蜀将,投降了魏国,后来经不起诸葛亮引诱,又要降蜀。诸葛亮故意泄露孟达和蜀国交通的信息,让司马懿知道,这样绝孟达的后路,催他下决心举事。司马懿也了解孟达首鼠两端的性格,也写信引诱他,把他稳住,然后卷甲急进,八天到孟达城下,把他斩了。司马懿没赔本,平了孟达之乱,稳住了城池,诸葛亮也有小赚,至少除了魏国一将,折腾了司马懿一场。孟达就被抛弃了。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反间”,就是诱使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怎么诱他呢,杜牧说有两种方式:“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所用也。”要么厚厚贿赂,让他更愿意跟我干;要么假装不知道,故意演些假戏给他看,让他回去误导他的主君。

    楚汉相争,项羽就中了刘邦的反间计。刘邦想除去项羽的主心骨亚父范增,先用内间,让陈平用了四万两黄金,买通项羽手下将领,散布谣言,说范增、钟离昧等对项王封赏不满,要和刘邦联合灭项王呢!项羽本来封赏方面就不太大方,这话他虽然不敢相信,但也听进去了,这就做好了铺垫。等项羽使者到汉军营中来,陈平先以太牢之具,高规格,好酒肉接待。席间话没说两句,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简介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目录 > 五种间谍的使用方法(1、2、3):所有疑心,都是怀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