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夜半偷牛贼
起的,轻浮的男子是会被人指脊梁骨的。人活脸,树活皮,没有脸面的人,是无法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乡村生存的。你想离开家乡去外地谋生,那是不可能的。那时候户籍管理异常严格,离开了家乡去外地谋生,会被当成流窜犯遣送回原籍的。而要去外地,必须有大队干部开具的证明,证明上要写上因为什么去外地,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没有这样一张证明,想吃饭,公社食堂不会卖给你;想住宿,公家旅社不会接纳你;而且,你因为没有证明,还会被民兵当作台湾特务抓起来……那时候的人都不能拥有独立的思想,不能自由行动,人们就像牲畜一样,只能在固定的区域活动,无数人的足迹,一辈子也没有走出方圆几十里地的人民公社的范围……所以,当现在有些人一厢情愿地缅怀那段时光,说那段日子多么幸福,民风多么淳朴,心灵多么纯洁,我就想唾他一脸唾沫。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是那时候的干部,要么是脑子进水了。
所以,在乡间,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一件事情,会被人当成反面典型念叨一辈子,尤其是男女之间的事情,男女之间的事情会让几辈子人都抬不起头。人们只要提起这个人,就会说,她奶奶那时候怎么怎么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她奶奶作风不好,她肯定也是个烂女子,嫁不出去了。
订婚过后,再隔几个月或者一年,就是结婚的日子。结婚这天,张灯结彩,一个人的喜事就是一个村庄的喜事,所有的人都会来帮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院子里挤得水泄不通。男方、女方的所有亲戚也都来了,欢声笑语弥漫在村庄的上空。女方带来了所有的嫁妆,男方宴请所有的客人,还有同村的人,觥筹交错,猜拳行令,一直要到半夜时分,村庄才会渐渐宁静。
此后,村庄多了一个家庭,他们繁衍生息,在抚养儿女和繁重的劳作中渐渐老去,他们的儿女又重复着他们曾经走过的这一段路程。
去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和母亲谈起了她当初结婚的情景。母亲说,结婚的当天,父亲家中的屋檐下,放着一辆自行车;父亲的身上,穿着一套新洋布衣服。结婚的第二天,自行车不见了,那套新洋布衣服也不见了,父亲穿着半旧的粗布衣服。母亲好奇地问:“你的车子和新裤子新袄呢?”父亲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车子是借兴子哥的,新裤子新袄是借牛娃哥的。”兴子和牛娃都是同村的人,据说,兴子伯的自行车和牛娃伯的新衣服,被同村的单身男青年们反复借用过。母亲说她当时很气愤,但是已经结婚了,又看到父亲还算诚实,就决定和父亲好好过日子。
父亲和母亲只有一张合影,那就是他们的结婚照。几十年过去了,母亲还保存着他们的结婚照。结婚照上的父亲很帅,母亲很美,两个家庭又相距不远,可是他们还是只能通过媒婆才能走到一起。
我也曾经在媒婆的撺掇下见过一个女孩。我们这代人可能是经过媒婆结识配偶的最后一代人了。现在,我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有没有媒婆踩踏过的足迹?现在的年轻人,还有没有人通过媒婆来认识异性?这些年来,人们的交往半径大大增强,无数的打工者涌入了城市,手机和网络让异性不再神秘,爱情和婚姻都进入了快餐化时代。性,远远走在了爱的前面。当人们还没有产生爱的时候,却发现已经上床了。媒婆,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职业,可能已经绝迹了。
我通过媒婆和那个女孩子见面,是在我中专毕业后的第二年,第三年我就考上了大学,以后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认识异性的。如果农村青年也有初恋,如果那段往事也算初恋,那么我的初恋就充满了滑稽和无奈。那个女孩子在一家工厂上班,是吃商品粮的正式工,那时候有工作的女孩子都很抢手,一个个都牛得不行,她们像大熊猫一样因为数量稀少而珍贵。那个女孩子和我在媒婆家中见面,她先到的,坐在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