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的济世观__第二部分 东方净土
须要懂得方便般若、文字般若、境界般若、眷属般若。般若意即智慧,因中国文字智慧一辞,不足以概括般若的内涵,所以不直接译成智慧,而以梵音般若代替。五般若就是:一,实相般若悟了道,见到道体的本身即实相般若。二,境界般若见到道体,有见道的境界。三,方便般若见到实相般若,是有了根本智,但还须求差别智,然后才会懂得一切方便般若,对一切差别法门的要点都能透彻了知运用。四,文字般若有了方便般若的人,文字般若自然殊胜,文字般若都是因实相般若境界而来。五,眷属般若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是正见,有正见的人才能谈修持与成就,否则都是在盲修瞎炼。那么,真的正知见从何而来?靠多闻而来,没有正见的原因就是自己不肯求多闻。佛学所称的多闻,并非听闻的闻。佛经记载,佛的十大弟子中,阿难尊者多闻第一。多闻包括一切学问、一切差别法。阿难尊者因为随佛多年,对佛所讲的一切经、一切律等,一切学问都能深切记闻,所以多闻第一。我们知道正见自多闻而来,不是光坐在那里不求多闻,不研究佛的经律论的深义而能得。契经深义契是完全相合,对佛经深义完全了解,古代翻译为契经。如果对佛所经典的真正意义不能了解,文字看得懂,经义重点却不能证到,因此无法成就多闻,亦不能成就正见。举例来说:现代佛学很流行,研究佛学的人也很多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也能成为教育他人的大专教授,如果真要问起有没有研究佛经原典?所获得的答案多是否定的,那么这些学者所看的佛学著作是不是近代人所写的文章、注解呢?答案是肯定的,现代研究佛学的人大部分走此路线,情况非常严重,这就犯了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了解的毛玻看了一点现成的佛学文章,什么空啊!缘起啊!而提出一些佛学看法,这些与真正的佛学根本毫不相干。又譬如我们现在所看的药师经原文,文字都看得懂,如果要达到契经深义,则不但要理解文义,更要完全解了,所谓了了见每一句话都要在心地上求证过、通达后,才能谓之解,也才能了。解了佛经后,增加多闻;有了多闻后,增加正见。换句话说,我们把文字倒回去看,有了正见才能讲戒律,不破轨则,不破尸罗。那么,顺著文义下来就是说要想不毁正见,对三藏十二部经律论必须通晓无碍,尤其是经典,因为戒律来自经典。佛所讲的称为经;律是释迦牟尼佛当时所制定的戒条,有些是佛的弟子们针对现场发生的事所订立的规范;论是后世菩萨们的著作,如成唯实论、大智度论等等。佛法经律论的真正深义在什么地方呢?在一切佛亲自所说的大小乘经典中。所以大乘经典、小乘经典均要研究,才会了解经文深义,进而增加多闻,成就正见,如此才是真修行。众生与生俱来的傲慢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有些人学问好,尤其是学佛的人,研究过经律论,也了解佛经,成就了什么呢?成就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增上慢。一切众生,不仅仅是人,所有一切生命的贪、嗔、痴、慢、疑都是与生俱来的。贪、嗔、痴,大家都听得很多了。慢,慢是什么呢?慢就是我,我们常听见别人讲口头禅,或听到街上发脾气的人骂一句格老子,这句格老子就是我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觉的自己了不起,即使是一个绝对自卑的人,也会觉得自己了不起。有自卑的人都是非常傲慢,为什么傲慢?因为把自我看得很重要,很在乎自己,但是又比不上人家。自卑与自傲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同样一个东西。一个人既无自卑感,也不会傲慢,那是非常平实自在。中国文化里庄子有一个比喻傲慢的典故:螳螂当车,他说螳螂发起脾气来,举起两只细长的手臂,想把车子挡住,不让车子过,结果可想而知,不但被压扁,连浆都出来了。庄子这句话是比喻人自不量力,超过自己能力、智慧范围的事非做不可,螳螂当时怎么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药师经简介 >药师经目录 > 的济世观__第二部分 东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