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毛泽东引兵井冈
这里,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为什么要进行改编?这是由部队当时的实际状况和复杂的斗争形势所决定的。

    首先,从工农革命军的状况来看,部队的编制和人员从秋收起义时的5000余人,到文家市集中时锐减为2000余人,经芦溪战斗后已不足1000人了,出现了官多兵少、枪多人少的现象。

    其次,起义部队中的军官大多是从旧军队过来的,残存的旧军阀主义习气较为严重,随意打骂士兵,官兵待遇很不平等,直接影响了官兵之间的团结和部队的战斗力。

    再次,起义部队由于战斗频繁而迭遭失利,生活又极端困苦,得不到休整和休息,一部分人思想情绪发生悲观动摇,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一部分人又受“左”倾盲动主义影响,产生急躁情绪,主张与敌人硬拼。

    对此,罗荣桓曾回忆说:“这支部队中,虽然有不少党员,但没有形成坚强的组织核心,也没有明确的行动纲领。军事指挥员大部分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没有经过更多实际战争的锻炼,指挥能力较弱,旧的一套带兵方法,妨碍着上下一致、官兵一致。由于上述原因,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强。”

    赖毅回忆说:“芦溪受挫后,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许多知识分子和军官出身的人,看到失败似乎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有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也在这时背弃了革命,走向叛变或者消极的道路。这真是一场严重的考验。”“部队中的逃亡现象清楚地说明了:武装必须掌握在坚定的革命者手里;另方面,还必须有一个坚强的组织作为核心,并通过它和广大的战士群众发生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巩固。”赖毅:《毛委员在连队建党》。

    张宗逊回忆说:“秋收起义后,部队遭到几次挫折,战斗减员很大,加上长途行军转移,病号很多,特别是当时政治思想工作薄弱,军心涣散。”张宗逊:《我在井冈山斗争中的经历》。

    “毛泽东同志恰恰是在这个最紧要关头,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研究部队的政治和思想情况,从而察觉了问题的症结,采取了坚定的措施。”赖毅:《毛委员在连队建党》。

    这就是三湾改编的历史背景。加之部队已进入山区,摆脱了敌人,原来追剿部队的江西敌人到萍乡后未南下,湖南的敌人已陷入“李唐战争”,客观上给部队提供了休整的时机。于是,在部队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毛泽东即在三湾的“泰和祥”杂货铺,主持召开了中共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

    三湾改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在组织上进行改编,将部队从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秋收起义后的工农革命军由于严重减员,名为一个师的建制,实际不到千人。因此,三湾改编时“首先是整顿组织,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实际上只有两个营七个连。”改编时,根据自愿的原则,愿留的则留,不愿留的发给三至五元的路费。同时,根据干部多余的状况,编了一个军官队、一个卫生队、一个辎重队。改编后,共700人左右。人员虽少了,队伍却精干多了,都是大浪淘沙后的精英分子。

    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最高领导机关仍是秋收起义时中共湖南省委任命的前敌委员会。其组织系统如下:

    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

    第一团团长:陈皓党代表:何挺颖

    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庄剑

    第一营营长:黄子吉党代表:宛希先

    第一连连长:员一民党代表:熊寿祺

    第二连连长:刘康党代表:何成匈

    第三连连长:×××党代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简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目录 > 第二章 毛泽东引兵井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