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他说:“我们工农革命军的宗旨是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的。据我们了解,你们草林圩有111家店铺,大资本的只有16家,中等资本的只有11家,小资本的84家。资本大的都是黄礼瑞、郭朝宗、刘汉青、胡海清几个人开设的,他们既是大土豪,又是大奸商,他们才是我们打击的对象。至于中小商人,我们的政策是保护的,一粒盐、一寸布也不动,不罚款,不抽税,允许自由贸易,保障合法经营,请商家放心。”遂川县党史办采访资料。

    到会的群众和中小商人们听后,都觉得十分惊奇,于是纷纷开业。

    1月16日,正是腊月二十四,山乡传统的小年。一大早,九连的官兵就把草林圩打扫得干干净净,在街道两旁贴满了红绿标语,令人耳目一新。在万寿宫的柱子上,贴着一幅醒目的对联:

    在场的群众看了,无不交口称赞。约10时许,从永新、宁冈、遂川各地赶来的农民成群结队前来赶集。草林圩上万头攒动,热闹非凡。他们都欢喜地卖出自己的货物,买回自家需要的年货,整个圩场秩序井然。草林圩赶集,三天一次,有时竟达两万余人。

    草林圩复活了!

    对于开辟草林圩的这段历史,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欣喜地写道:“草林圩上逢圩(日中为市,三天一次),到圩两万人,为从来所未有。这件事,证明我们的政策是正确的了。”

    草林圩的复活和繁荣,对于活跃和沟通根据地的商品交换,满足根据地军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个红枣也不能动”的工商业政策

    “边界的经济本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区域,自耕农甚多,日常生活程度颇低……因为地处边陲的原因,受资本经济的侵蚀颇迟,洋货业在市场不甚发达,有些地方的交易还是‘日中为市’的逢圩办法。”谭冠三:《在我记忆中的井冈山斗争》。内部采访资料。正因如此,湘赣边界各县,县县都有圩场,农村圩场成为私营工商业和农民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主要场所。这样,对待中小商人和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毛泽东和边界党在井冈山斗争初期,就明确地提出了“保护工商业”和“保护中小商人”的政策。草林圩的复活与繁荣,以及1928年7月间开辟的大陇红色圩场,都是贯彻和执行了保护工商业政策的结果。

    对于这方面的具体政策,目前尚未发现历史文献的记载。只有一些口头资料。虽属个人回忆,可信程度却较高。

    如谭冠三曾回忆说:“1928年初,我们从茶陵撤回井冈山,不到一个月的光景,部队又进到遂川城过旧历年。这期间,毛委员宣布了城市政策。在这以前,我们曾犯过一些错误,把商人、小贩的货物也没收了,甚至连药铺里的戥秤也拿上了井冈山。毛委员发觉这些情况后,即作了纠正。他指出:我们反对封建剥削,只能没收地主的财产,保护工商业利益,如地主兼商人,就只能没收封建剥削的部分,商业部分连一个红枣也不能动。”谭冠三:《在我记忆中的井冈山斗争》。内部采访资料。

    谭冠三还说:“在井冈山,执行的政策是正确的。当打下永新后,毛泽东同志亲自在永新城召开过一次‘书宣组’联席会议(即由部队党支部书记、宣传干事和组织干事——后来改称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参加的会议),专门对政策问题进行检查。当时,各项政策都很明确。对大地主,没收他的浮财、粮食等(浮财和粮食,大部分分给农民群众,留一部分下来作为军粮),不杀他。对富农,一般不动他,有的也酌情筹款。对于工商业,特别是中小商业者(在县城,大工商业不多,主要是中小工商业),采取保护的政策。筹款数字不大,采取‘评议’的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简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目录 > 第五章 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