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反经济封锁的斗争
,浓雾重重,空气潮湿而寒冷。我们就用剥下的杉树皮,铺在地上当床板,盖的很少。我当时有一床夹被子,算是很不错了。有的同志连夹被都没有,就用禾草往身上盖。为了抗冷,我们白天轮流到山上打柴,晚上就在屋子中间烧一堆火,大家围着火睡觉。我们穿的更是五花八门,穿什么的都有。”

    “好在苦惯了”,好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军中领导从“我”苦起,将士一样苦。红军中官兵平等,从上到下一个样。当年,陈毅在《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曾提到一副反映红军官兵平等的对联,联云:“红军中官兵薪饷穿吃一样,军阀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这副对联至今还保存在宁冈砻市龙江书院的石柱上,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尤其令人感怀至深的是,当年的红四军军长朱德竟与“伙”一样,衣冠普通,鞋履褴褛。这一点,陈毅在上述报告亦有记载:“红军的官兵,物质享受一样,所以官兵不能有什么分别。群众及敌兵俘虏初初看见顶顶大名的四军军长那样芒鞋草履十分褴褛莫不诧异,若不介绍,至多只能估量他是一个伙头,同时到现在伙头三个字恰成了四军军长的诨号。”

    正因为如此,“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却很少听到有人叫苦发牢骚。这是因为有革命的信念革命的热情,激励着每个人。”“我们在井冈山的岁月中,从毛党代表起,官兵的生活都是一样的。每天吃的是南瓜和红米,有时红米都吃不上,只吃到南瓜;每人每天只有5分大洋的油盐菜钱,有时连油盐都吃不上。由此可以想见,那时我们的生活是多么艰苦。但是,同志们对于井冈山的艰苦斗争是有信心的,我们的心情都是愉快的。”

    反经济封锁的举措

    为了打破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渡过由经济封锁而造成的严重的困难和危机,毛泽东和边界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反经济封锁的斗争。

    1.开办红色圩场。

    1928年5月下旬,毛泽东和边界党指示宁冈县委在大陇筹办红色圩场,开辟赤白贸易线。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在7月15日开圩。大陇红色圩场的开办,有力地活跃了根据地的经济输出与紧缺物资的输入,沟通了赤白贸易,缓解了经济危机。

    2.设立公卖处。

    针对着经济封锁影响中间阶级的情况,同时考虑到“因为这种压迫,不但中等阶级忍不住,工农阶级及红军亦恐有耐不住之时”的缘故,1928年5月,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毛泽东及边界党即指示在茨坪办起了公卖处,用打土豪筹得的一部分款子,买回一批东西放在公卖处出售。同时,还在大陇圩场由大陇区政府办起了自己的公营商店,直接为群众排忧解难。

    3.成立竹木委员会。

    1928年底,边界工农兵政府在红色区域内设立了竹木委员会,有计划地组织人力,通过各种渠道向白区输出根据地盛产的竹、木、油、茶等,建立起赤白贸易线,活跃了根据地的经济。

    4.开展群众性的熬硝盐运动。

    当时,盐是最为“奇缺”的物资,少得连红军医院里对伤员净洗伤口的盐都缺乏。为此,边界党根据群众经验,将一些老房子的墙根土挖出来,用水浸泡,再用泡过的水来熬硝盐。这样的盐,虽然又苦又涩,但比没有一点盐、长期不食盐引起浮肿好多了。

    由于这些措施的得当有力,有效地活跃了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缓解了敌人经济封锁所造成的严重困难,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从而打破了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残酷的经济封锁。

    创办上井造币厂

    为了进一步打破湘赣两省敌军严酷的经济封锁,解决红军的给养,活跃边界的经济,毛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简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目录 > 第十三章 反经济封锁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