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的封建的剥削。”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因此,在中国,无产阶级要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才能与农民结成牢固的工农联盟,才能找到和依靠农民这个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失去了农民这个主力军,就不可能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工农红军,就不可能建立以农民为依托的革命根据地,因而革命也就不可能成功。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农民最大最迫切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因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是发动农民最好的钥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创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局面不久,就在1928年5月边界党的“一大”上提出了“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的重要政策,并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具体领导土地革命运动。是年5月至7月,边界的土地斗争从游击暴动,进入全面开展的阶段,各县相继出现了大分田的高潮,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根据地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造成了红色区域的坚实基础。1928年12月,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一部土地法的诞生。随后,经井冈山到中央苏区3年多土地革命的实践,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备、成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这条土地革命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革命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以农村根据地为根本依托。

    中国革命在组织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也是为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由于中国革命具有长期性和残酷性的特点,革命的敌人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对于敢于用武装力量甚至组织革命军队反抗反动统治的人民革命力量,是采取极其残暴的手段予以镇压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力量为了在与敌人长期、残酷的斗争中能坚持下去而不为敌人所消灭,为了在与敌人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能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队伍,并避免在革命力量暂处弱小时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较量,就必须有一个作为革命力量可以立足、革命军队可以安营扎寨、休养生息的地方,这就需要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实践证明,革命根据地是革命人民和革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托。正如毛泽东所言:“根据地是什么呢?它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去了依托。”历史上许多流寇形式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根据地的思想。因此,“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革命阵地”,正是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当时党和红军内也存在着一种热衷于走州过府、大块吃肉、轻视建立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流寇主义”思潮,希图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毛泽东批评说:“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并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简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目录 > 第二十一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