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将人民群众组织和团结在自己周围,保持血肉相连的密切联系,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利益而战,从而铸就了牢不可破的军民团结的钢铁长城。而构筑这种血肉相连、血浓于水的党群关系,首先必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以及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在战斗十分频繁的情况下,依然把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他(指毛泽东——引者注)亲自制定了调查提纲,这个提纲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群众生活、剥削关系、风俗习惯以至地理条件等。特别着重调查工人、农民被压迫被剥削的具体情况和群众当前的迫切要求及根本要求。”《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就是他在1927年冬至1928年春通过对宁冈、永新两县广泛的社会调查写下的。通过这种社会调查用来作为制定党和苏维埃政府各项政策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制定和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及《三大任务》,有力地加强了人民军队的建设,密切了军民、党群之间的关系,受到了边界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还通过对边界各县土地占有情况的调查,深深感觉到土地问题是农民群众最大、最重要的切身利益问题,认识到只有领导边界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占有制度,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农民投身革命的积极性。所以,当着湘赣边界党的“一大”召开,和边界特委一成立,毛泽东就布置在边界各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昔日缺田少地的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田地,尝到了甜头,也看清了共产党红军勤政为民的宗旨,看清了共产党是劳苦大众的真正救星,代表了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在参军、参战、征粮等各个方面倾尽全力支援红军。为了保障土地革命的成果,毛泽东按照“工农武装割据”的总观念,帮助群众建立了革命政权,指示边界各县颁布“施政纲领”,并针对各地虽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不少地方仍存在“名不符实”的现象,指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予以纠正,真正做到立党为公、取信于民。这从当年的宁冈县三区八乡苏维埃政府所发布的布告中就可充分看出,同时也可从1929年1月红四军下山时毛泽东亲自拟写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中得到诠释。这种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风,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非常博大、丰富的,我们在这里仅就它的主体方面作了一些扼要的分析。总体看来,我们认为,在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中,敢闯新路是核心,坚定信念是灵魂,艰苦奋斗是基石,无私奉献是要义,依靠群众是根本。这五个方面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统一体,各具特色,相互依存,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源头

    历史造就了井冈山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独立自主地领导革命战争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精神正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孕育而成的。在土地革命战争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领导城市工人运动和投入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只有到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兴起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从井冈山的斗争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新道路——井冈山道路,才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完备原型——井冈山精神。

    从本质上看,井冈山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传统和人文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与凝聚,又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无产阶级思想作风与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井冈山精神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基础。在中国现代史上雄伟壮丽的革命精神之长河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简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目录 > 第二十三章 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