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政体
人,可是只要危害到某一个人,人民大众就会有反心。所以任何政策法令的实施或者放弃,不能不反复考虑,慎之又慎。

    要想使粮仓内的粮食储蓄取之不尽,就必须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晁错劝汉文帝说:现在土地和人民不比古代少,而且没有尧、汤时的水旱灾害,可是粮食的积蓄却不如过去多。什么原因呢?因为土地没被充分开发,民众的劳力过剩,能生长庄稼的土地没有得到开垦,山林湖海的资源也没有全部利用,流民没有全部回乡务农。当务之急,在于重视粮食生产,其方法就是按照生产粮食的多少作为赏罚的标准。应当招募百姓到边疆去从事农业生产。凡是能这样做的,平民百姓可以让他们升官,有罪判刑的可以免罪。这样,富人有了爵位,农民有了钱,粮食有了富余,国家就一定会财源富足。不过三年,边疆的粮食一定会多起来。

    汉景帝下诏说:制作只供玩赏、装饰一类的东西,将损害农业生产;华丽的刺绣只能消耗丝线,将影响成衣制作。农业受到损害将导致饥荒,缝纫受到损害就要挨冻。饥寒交迫而不为非作歹,难啊。我要亲自耕作,皇后要亲自采桑养蚕,以供奉宗庙,来带动大下民众,希望天下百姓都从事农业生产,使丝绸和粮食都有积蓄,以备灾荒。

    晁错写的《盐铁论》说:国家有肥沃、富饶的田野而人民却食物不足,是由于工商业发展了,而田野却荒芜了;有丰富的山林江海物产而人民却资财不足,是由于不致力于生产百姓所需要的日常用品,却过多地制作那些奢侈奇巧的东西。]

    要想使府库里财富储备永不柘竭,就必须大力种植桑麻,饲养六畜。

    [汉景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要命令各郡县和诸侯各国奖励农业生产,种桑养蚕,多植树造林,这样就可以保证人民大众的衣食日用。官吏有征发、雇佣人开采黄金珠玉的,要按采集的数量多少与坐赃论罪;对盗窃千石以上的粮食而知情不报的要以与盗窃同罪论处。]

    荀悦所写的《申鉴》中说:不怕死的人用治罪来恐吓他,是不会起作用的;不热爱生命的人,无法用做好事来勉励他。执政的必须使人民生活富裕才能稳定人心。

    必须针对治乱之根源制定方针政策,以顺应民心,方才有效。

    曾与商鞅一同参与秦国变法的尉缭子说:颁布法令是为使万众一心。

    假如在其出台时不反复审度,出台后又多次更改,那么法令即使颁布了,群众也不相信。所以凡是颁布的法令,即便有所不足,也不要随便更改。这样,人民群众就不会无所适从,三心二意,法令就会得以贯彻执行。

    战国时的尹文在其所著的《尹文子》一书中说:父亲给儿子下的命令,有的会照办,有的却不会。比方说命令他:赶走尊贵的妻子,卖掉喜爱的小妾。儿子肯定会照办,因为他想再娶新欢;如果说:你不许有怨恨。

    你不许有思想。这肯定不听。因为这无法做到。由此可知,作为最高决策者,对待法令的颁布一定要慎之又慎。

    文子说:治理国家有其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以有利于人民为出发点。

    政治与教化有其最基本的规律,那就以令行禁止为最高原则。]

    使用官吏,必须选择那些不争权夺利的人,同时要使人民大众各自做他们所擅长的事。

    [荀子说:察看地势高低,安排播种五谷,读书人不如农民;流通货源,掌握行情,读书人不如商人;搞技术设计,准备器材,读书人不如工匠。至于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以便恰当地任用他们,量能而安排官职,说话合情合理,做事能抓位要害,这却是读书人的特长。

    文子说:对其所承担的职责能胜任的就推荐他,因为这对他来说不会成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反经简介 >反经目录 > 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