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是非
:君子再穷也能坚持节操,小人一受穷就会无所不为了。

    [反方:]《易》上说:穷则思变,变革才能通达,通达就能保持长久。

    因此天会自动保佑他们,他们就吉祥而无往不利。太史公说:边鄙之人有句俗语说:怎样来知晓仁义呢?对自己有利就是有德。因此,伯夷反对周王伐纣,饿死在首阳山,但文王、武王并不因此而被贬低;跖、0暴戾无道,但盗徒们对他们却大唱赞歌。由此看来,窃钩者诛,窃国者候,诸侯之门,仁义存焉并不是一句空话。现在有的人死抱住他的学问不放,固守着自己的小仁小义,长期独立于世外,落后于时代,哪如与世沉浮,顺应时代的变化,求取功名富贵实惠呢?

    [正方:]东汉时的东平王刘苍说:成就善业是最快乐的事。

    [反方:]古语说:时代不让人做好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因此说:不成为妖孽,就会变得狂妄。

    [正方:]三国时的庞统喜欢谈论人伦道德,善于品鉴人物,但他所称许的人,多数都名声超过才能。当时的人对此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当今天下大乱,正道衰微,善人少恶人多。我想振兴风俗,宏扬道义,如果不大力称赞他们,那么人的名声就不会引起人们羡慕了。人们再不企慕名声,为善的人就更少了。如今我提拔十人,只有五个够格的,还能得到一半,他们受人尊重,使之名声远扬,世代传颂,使有志向的人能自己勉励自己,不也是件好事吗?

    [反方:]《人物志》中说:有才德的人知道吃亏受损实际上是有好处的,所以有一份功劳却可以得到二份的美誉;见识浅薄的小人不知道自己占了便宜实际上是一种损失,所以自夸其功,结果功劳和名誉一起损失了。由此看来,不自夸有功的,实际上是真正的夸功;不争名夺利的,实际上是名利双收;对敌方有所让步的,其实是战胜了对方。正是由于这个道理,春秋时的郤至善于抬举别人,实际上压倒了别人,名望显得更高;王叔爱争高低,结果被迫出逃他国;蔺相如用引车回避的办法战胜了廉颇;寇恂因为不和贾复争斗,得到了比贾复贤明的美誉。物极必反,这就是君子常说的道。

    [正方:]《孝经》上说:居家过日子,能治理得井井有条,那么这个人的治家之道同样可以用到为官之道上。

    [反方:]汉高祖的参谋郦食其落魄时,都不能养家糊口。东汉名臣陈蕃说:大丈夫应当扫除天下,怎能只留心收拾屋子这些琐事呢?

    [正方:]西汉大臣公孙弘说:身体力行近于仁,勤学好问近于智,能知廉耻近于勇。明白这三条原则,就懂得怎样修身自律了。知道如何修身自律,就会知道怎样管理别人。大底下还没有不能管理自己反而能管理别人的人。这是百世不易的真理。

    [反方:]《淮南子》说:能把毫厘之差算得一清二楚的人,一定忽略对天下形势的了解;对小事一点也不放过的人,对于大事就会感到困惑不解。

    如果现在有人胸怀平九州、救危国的大志,不让他去成就大事,反而拿类似三从四德的礼仪来要求他,让他学习遵守民情风俗,这就好比拿斧头割汗毛。

    用宝刀伐树木一样不近情理。

    [正方:]商鞅问赵良:你看我治理秦国,与百里奚相比谁贤明?赵良回答道:百里奚是来自荆楚的普通百姓,他听说秦缪公贤明,就发愿去拜见,但去秦国又没有路费,于是把自己出卖给秦国的客人当奴隶,穿着破衣烂衫给人家喂牛。秦缪公知道后,把这个喂牛的人提拔起来,官拜左相,位尊身显,秦国人都不敢仰视他。现在你被秦王任用,是通过秦王的侍从景监,不是因为你有名声才被重用的呀。

    [反方:]《史记》说:蔺相如是由于有宦官缪贤的推荐才被赵王起用的。又说:邹衍作了一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反经简介 >反经目录 > 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