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脚踏实地 财经战线耕耘
内才3个人,以后增加到5个人。贾拓夫通过积极的组织工作,把两区的经济联系起来,想方设法支援、发展边区的生产,并努力以根据地为依托,把根据地内外结合起来。经过不到1年的时间,局面开始发生了变化。各根据地党政军民通过共同努力,以及对陕甘宁边区的无私支援,使得边区根据地在最困难的情况下,终于挺过来了。

    由于经济的全面紧张,使得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都举步维艰,相互之间也不时发生矛盾,容易抵消力量,互相掣肘。陈云曾针对这个问题指出:边区的“金融、贸易为了财政,但有时财政要服从金融、贸易”。贾拓夫经过反复的思考学习,很快悟出陈云关于这三者关系指示的精要。按照这一思想,他着力组织财经战线,想方设法扩大边区土特产的“出口”,以换回边区急需的物品,以民生必需品回笼边币。与此同时,以有目标、有节制地发行边币,支持生产和财政。各方面互相配合,循环流动,循序渐进,不断扩大,终于使财经各环节活动开来,又互相促进。在边区军民努力生产的推动下,不长的时间内,基本保证了边区党政军民的物资需要,使边币和物价得到稳定,财政收支取得了平衡,帮助根据地度过了难关,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迎接解放战争,奠定了一定的后方物质基础。这一段时间内,拓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常常通宵达旦地开会、部署,常常奔波于西北财办和贺龙老总、彭德怀老总之间,常常奔波于陕甘宁和晋绥两个根据地之间,其紧张程度绝不亚于炮火连天的战场。周围的同志简直不知道他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似乎他从不需要休息,就可以用比常人更充沛的精力去工作。贺龙将军怕他累垮了,特意送他一件牛皮大衣。

    边区当时处于如此困难的地步,要以土特产品去与国统区、敌占区开展贸易,谈何容易。不说交通、运输和贸易渠道的困难,单是货源,在穷乡僻壤的边区,能有多少东西拿得出去进行交易呢?那时,贾拓夫和极少数人常常神秘地在从事一项机密活动,直到“文革”后,个别知情同志才有保留地透露了一点情况。情况是这样的:他们把从土豪劣绅和旧军阀手中没收的,以及从各种其他渠道收集到的金银珠宝等,再加上边区能够出产的盐巴等土产品,当时称为黄货、黑货、白货,通过秘密渠道,运送到敌占区和国统区,以此换取大量钱币,再利用不同的渠道,购买边区急需的医药、布匹、日用品等,甚至与国民党军队的官长换取枪支弹药。再用这些物品来回笼边币,支持财政。有了一定的商品基础,又可适当地扩大边币的发行……,这样搞成一个活的循环局面。在从事这项特殊使命的过程中,贾拓夫在过去从事地下工作时,采取的灵活的社会化、群众化方式,广交朋友,与根据地外建立的许多关系,这下子派上了用场。

    应当承认,在特殊时期,采用这种非常手段,不失为一种必要的补充措施,而且也确是非常有效的措施。我们不能按理想主义的道德观念去指责这种行为。列宁讲过:布尔什维克党人是革命的功利主义者。“善良的愿望,往往是通向地狱的道路”。战胜敌人,首先要战胜敌人给我们制造的困难,只有积极保存自己,并不断壮大自己,才能最终消灭敌人,取而代之。这就是革命的哲学。贾拓夫和财经战线的战友们正是这样,把坚定的革命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千方百计,为解决财经困难,保障物资供应,稳定后方,支援前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种成绩或贡献可能是上不了史书的,但却是不可缺少、不能磨灭的。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无名英雄的贡献吧!

    1944年6月,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一行21人来到延安,对艰苦抗战中的陕甘宁和晋绥根据地做了实地考察。

    美联社记者冈瑟·斯坦因报道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贾拓夫传简介 >贾拓夫传目录 > ○六、脚踏实地 财经战线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