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八、注重国情 稳步发展经济
重工业项目、轻工业项目,乡办、社办、县办、省办工业具体搞些什么?要多层次组织力量摸清资源,要根据资源和基础,分级搞好地方工业规划,要抓典型(但不要“喂小灶”),地区协作,资金筹措,劳动力,产品销售、交换,审批程度,尊重专家作用,加强地方领导等许多问题,讲述了自己的建议。

    在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和落后的中国发展工业,缺乏技术力量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地方尤其如此。为此,贾拓夫提出,先要有信心,再要千方百计。比如可以从以下渠道和办法来解决:(1)培训,实践中培养;(2)办技校;(3)“留学”,即参观、考察、“取经”;(4)以老带新;(5)以大帮小;(6)大中学校老师,可厂校固定联系,可以承包工厂的技术课题;(7)从大中学生、回乡学生、下放干部和复员军人中选拔培养;(8)利用民间匠人、土工程师;(9)退休老工人、老技术人员归队;(10)办小报,交流技术和讯息,介绍资料;(11)总结经验,典型示范,注意推广;(12)中央各部门支援;(13)当地商业部门技术员的合作。

    以上一系列的问题,是他从实践和调查研究中深入思考的产物。由此可以看出,贾拓夫的确是很下了一番工夫,这个工夫是有成效的。他在发展地方工业上的基本思路,对地方发展工业很有启发,起码在他所到之处产生了好的效果,在尔后的工作中,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这里面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仍然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要敢干,又要实际,既要促进地方工业生产能力和产值的尽快上去,又要从整体上统筹兼顾,合理结构。当然,这些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不是他拍脑瓜子自己产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问题一提出他就思想火花迸发或有先见之明,而是他长期从事经济工作,长期调查研究,长期实践,从群众中,从实际中,从党的路线、方针中逐步形成的。在探索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最初10年里,贾拓夫已经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特点。说他是保守派也好,稳健派也好,促退派也好,务实派也好,作为一个经济战线的领导干部,他毕竟有了他自己的一套思想、作风、倾向和风格。南宁会议后,全国大跃进的态势已经形成,毛泽东主席对反冒进的尖锐批评犹在耳际,而他仍然在按自己的独立见解行事。在经济发展的两种不同思想和指导方针逐渐明显地碰撞和摩擦中,他已鲜明地表现出自己的倾向。

    他的这种风格,自然是出于他高度的责任心,他从来都把工作当作自己的全部生活;也与他肯于调查研究,注意实际分不开。据他的几个秘书讲,贾拓夫始终把调查研究当作一件必须做的事情,是领导部门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也看作是一种乐趣。1954—1956年,他曾先后到过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江苏、四川、云南、广西、上海等省市进行考察,做调查研究工作。1957年,他随陈云赴东北考察苏联援建的156项各大项目,足迹到了大连、沈阳、丹东、吉林、长春、齐齐哈尔等城市。直到1959年庐山会议前,他平均每年有100天左右在外地调查。每到一处,日程都安排得相当紧张,要与当地领导和主管干部交谈,要召开若干座谈会直接听取基层的意见,还要去企业、车间、农村实地去看,问许多具体问题,非常细致。比如一项工程,概算多少?用多少人力、物力?具体流程如何安排?实际进展与计划设计情况怎样?预计进度和实现效果如何?在工厂,他往往要了解从进料、每一道工序、零部件,到产品以至产品销售渠道、质量和使用部门的反映、职工生活情况等一系列问题。他常常带两个本子,一个随时记录调查情况,一个把调查中想到的问题做些简单札记,以便回来后整理加工,或带着问题去学习。人们说他非常熟悉情况,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贾拓夫传简介 >贾拓夫传目录 > ○八、注重国情 稳步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