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中篇·舟车
大木之中以选用楠木为最好,其次是栗木。船头底宽六尺,长九尺五寸,船尾底宽五尺,长九尺五寸,船头顶部的大横木长八尺,船尾相应的横木长七尺。整个船由船面横梁及其连接木头(包括两侧肋骨、底梁和隔舱板)形成的构架一共有十四个,其中接近船头的龙口梁到船底的距离为四尺,长一丈,树立中桅的使风梁一丈四尺,高出船底三尺八寸。船尾的后段水梁长九尺,离船底四尺五寸,船楼两旁的通道共宽七尺六寸。这些都是初期漕船的尺寸规格,每艘漕船的载米量接近两千石(但每只船每次只是必须缴五百石便算足额了)。后来由漕运军造的漕船,私自把船身增长了二丈,船头和船尾各加宽了二尺多,这样便可以载米三千石了。运河的闸口原来只有一丈二尺宽,还可以让这种船勉强通过。现在官用的旅游船,大小规格完全与此相同,只不过是船上舱楼的门窗加大一些,精修并装饰一番罢了。

    建造漕船时要先造船底,船底的两侧紧靠着船身,船身上面承受着铺船栈板,漕船下面就接触到地面。相隔一定距离安置着的一批横贯船身的木头叫梁。在船底两旁串叠着一批木材,构成竖立的船身。盖在船身木头上的最顶上的一根粗大方柱形木叫做正枋,而在每根正枋上面还有一片纵长木板叫做弦。梁前面竖桅的地方叫做锚坛,锚坛底部固定桅杆根部的结构叫做地龙。船头和船尾各有一根连接船体的大横木叫做伏狮,在伏狮的两端下面紧靠着船身的一对纵向木叫做拿狮,在伏狮之下还有一块由三根木串联着的搪浪板叫做连三枋。船头中间空开一个方形舱口叫做水井(里面用来收藏缆索等物品)。船头两边竖起两根系结缆索的木桩,叫做将军柱。锚坛船尾底下两侧倾斜着的木材叫做草鞋底。在船尾掌舵位置上面盖着的篷叫做野鸡篷(漕船扬帆时,一个人坐在篷顶上掌握帆索)。

    凡是身长将近十丈的漕船,要竖立两根桅杆,中间的桅杆竖在船中间再朝前两个梁位处,两头桅杆的位置要比中间的桅杆更靠前一丈多。运粮船中间的桅杆长的一般达八丈,短的则可能会缩短十分之一二,桅身进入舱楼至舱底的部分长达一丈多,挂帆的地方要占去桅杆总长中的五六丈。两头桅杆的高度还不及中间桅杆的一半,帆的纵横幅度也不到中间的桅杆上所挂帆的三分之一。苏州、湖州六郡一带运米的船,大多都要经过石拱桥,而且又没有长江、汉水那样的风险,所以桅杆和帆的尺寸都要缩小。但是如果航行到湖广及江西等省的船,由于过湖过江会遇到突然的风浪,所以锚、缆、帆和桅杆等,都必须严格按照规格来建造,这样才能没有后患。此外,风帆的大小也要跟船身的宽度一致,太大了会有危险,太小了就会风力不足。

    风帆大多都是用竹子篾片编织的,每编成一块就要夹进一根带篷缰的篷挡竹做骨干,这样既可以逐块折叠,又可以让风帆紧贴着桅杆升起。运粮船中间的桅杆上所挂的帆,需要十个人一齐用力才能升到桅杆顶,而两头的桅杆上所挂的帆只要两人就足够了。安装帆索时,先将直径约一寸的木制滑轮绑在桅杆顶上,然后腰间带着绳索爬上桅杆,把三股绳索交错着穿过滑轮。风帆受的风力,顶上的一叶相当底下的三叶。当调节得准确顺当而又借着风力时,将帆扬到最顶端,船会前进得快如奔马。但是如果风力不断增大,就要逐渐减少帆叶(遇到很大的风,帆叶鼓得太厉害而降不下来时,就要使用搭钩)。风力很猛烈时,只带一两叶帆也就足够了。

    借用从横向吹来的风航行就叫做抢风。这时如果是顺水而行,就可以升起船帆按之字形或者玄字形的路线行进。如果操纵船帆把船抢向东,只能平过对岸,甚至还可能会后退几十丈。这时趁船还未到达对岸,便应立刻转舵,并把帆调转向另一舷上去,即把船抢向西,这是借助水势和风力的挤压,船沿着斜向前进,一下子便可以行走十多里。如果是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天工开物简介 >天工开物目录 > 中篇·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