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下篇·五金
石或锌共同熔炼,就会转变成黄铜;如果加入砒霜等药物,可以炼成白铜;加入明矾和硝石等药物可炼成青铜;加入锡的得响铜;加入锌的得铸铜。然而最基本的质地不过是红铜一种而已。

    铜矿到处都有,《山海经》一书中提到全国产铜的地方共有四百三十七处,这或许是有根据的。今天中国供人使用的铜,要算西部的四川、贵州两省出产为最多,东南多是从国外由海上运来的,湖北省的武昌以及江西省的广信,都有丰富铜矿。从湖南衡州、瑞州等地出产的蒙山铜,品质低劣,仅可以在铸造时掺入,不能熔炼成坚实的铜块。

    产铜的山总是夹土带石的,要挖几丈深才能得到,取得的矿石仍然有围岩包在外层。围岩的形状好像礓石那样,表面呈现一些铜的斑点,这又叫做铜璞。把它拿到炉里去冶炼,仍然会有一些铜流出来,不像银矿石那样完全是废物。铜砂在矿里的形状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光,有的暗,有的像黄铜矿石,有的则像礓铁。把铜砂夹杂着的土滓洗去,然后入炉熔炼,经过熔化后从炉里流出来的,就是自然铜,也叫石髓铅。

    铜矿石有几个品种,其中有全部是铜而不夹杂铅和银的,只要入炉一炼就成。有的却和铅混杂在一起,这种铜矿的冶炼方法是:在炉旁留高低两个孔,先熔化的铅从上孔流出,后熔化的铜则从下孔流出。日本等处的铜矿,也有与银矿在一块的,当放进炉里去熔炼时,银会浮在上层,而铜沉在下面。由商船运进中国的铜,叫做日本铜,它是铸成长方形的板条状的。福建漳州人得到后,有把这种铜入炉再炼,取出其中零星的银,然后铸成薄饼模样,像四川的铜那样出售。

    由红铜炼成可以锤锻的黄铜,要用一百斤自风煤(这种煤细碎如粉,和泥做成来烧,不需要鼓风,从早到晚炉火通红。产于江西省宜春、新余等县)放入炉里烧,在一个泥瓦罐里装铜十斤、炉甘石六斤,放入炉内,让它自然熔化。后来人们因为炉甘石挥发得太厉害,损耗很大,就改用锌。每次红铜六斤,配锌四斤,先后放入罐里熔化,冷却后取出即是黄铜,供人们打造各种器物。

    制造乐器用的响铜,要把不含铅的两广产的锡放进罐里与铜同熔。制造锣、鼓一类乐器,一般用红铜八斤,掺入广锡二斤;锤制铙、钹所用铜、锡还须进一步精炼。一般质量差的铜器,含红铜和锌各一半,甚至锌占六成而铜占四成;好的铜器则要用经过三次或四次熔炼的所谓三火黄铜或四火熟铜来制成,其中含铜七成、铅三成。

    那些制造假银的,只有纯铜可以混入。如果掺杂有锌、砒、矾等物质,永远都不能互相结合。然而铜混进银里,使白色立刻变成红色,再入炉鼓风熔炼,等它全部熔化后,此时哪个清、哪个浊、哪个浮、哪个沉,就能辨识得清清楚楚,银和铜便分离得干干净净了。

    附:倭铅

    倭铅(锌)在古书里本来没有什么记载,只是到了近代才有了这个名字。它是由炉甘石熬炼而成的,大量出产于山西省的太行山一带,其次是湖北省荆州和湖南省衡州。熔炼的方法是:每次将十斤炉甘石装进一个泥罐里,在泥罐外面涂上泥封固,再将表面碾光滑,让它渐渐风干。千万不要用火烤,以防泥罐拆裂。然后用煤饼一层层地把装炉甘石的罐垫起来,在下面铺柴引火烧红,最终泥罐里的炉甘石就能熔成一团了。等到泥罐冷却以后,将罐子打烂后取出来的就是倭铅(锌),每十斤炉甘石会损耗两斤。但是,这种倭铅如果不和铜结合,一见火就会挥发成烟。由于它很像铅而又比铅的性质更猛烈,所以把它叫做倭铅。

    铁

    全国各地都有铁矿,而且都是浅藏在地面而不深埋在洞穴里。出产得最多的,是在平原和丘陵地带,而不在高山峻岭上。铁矿石有土块状的土锭铁和碎砂状的砂铁等好几种。铁矿石呈黑色,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天工开物简介 >天工开物目录 > 下篇·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