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量,渗入前六识和合而起);意识(即第六意识,司知见,分别心,擅长概念、判断、推论、比较、区别等思维活动,故称比量);及五识身者(五识身即根身之识,指眼、耳、鼻、舌、身识,为吾人感官之直接认知,故称现量,其识境为现量境)。
不实妄想故,(生)我、我所(污染之识藏,以前七个识和合,作带质有表演,皆为虚拟假设之有,皆妄想执著非量为实有,故生出实有我,实有我所有境虚幻假相),二摄受灭(正智以平等慧光照破妄想带质有为假立,种种存在之外相与心境本原不二,故我、我所假有幻相消尽,即二摄受灭),二无我生(我法二空的如如境如实展现,回归到阿赖耶识纯净境)。
此五法者,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觉圣智,诸(菩萨)地相续次第,一切佛法(含对世间法之透彻明了),悉入其中(全包括)。(卷四)
C、唯识纲领图:
如如:
(出世间法净相:二无我)
妄想:正智
如来藏:分别、缘生证入平等,
(含八种识妄想自性染净不二,
世出世法)缘起自性悟入成自性
由净变染由染返净。
名、相:
(世间法染相:二我执)
说明:
如来藏含八个识,赅五法,三自性,二无我,摄染净、世出世法尽。
如如即净空如来藏,由正智以平等慧转染成净证得,即成自性或圆成实性。
名、相由无明、妄想、缘生而起,从如来藏异化、转变而出,著我法二执之污染世间相综合前五识感官之现量境与第六识之概念比量境,以及第七识执我之非量境。
妄想分辨、攀缘、虚拟、知见之心,六识、七识摄前五识,转本分心地为外在实有,故产生颠倒梦想,由净入染,造我执法执及妄想自性与缘起自性。
正智反省自觉,悟外境即心境,证入平等,转染成净,转业识为正智,即名、相而证如如,我、法二空,证入成自性。
此图特点为:如来藏赅染净,由如来藏之如如境,若被妄想虚拟异化污染,即变为世法名相;世法名相若由正智纯化,则归如如净境。如慧能大师语: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义解离生灭。著境(妄想染)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名相)。离境(入正智)无生灭,如水常流通,即名为彼岸(如如),故号波罗蜜。(《坛经般若品》)
此名词解释说明唯识纲领图。
以上略述唯识世界观。
3、藏识非仅知见(之有)
但是,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有个知见可得实体),大慧,有时(将如来藏)说为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为断愚夫(因持知见,而无所依)畏无我句(恐惧无所得、无依止、无实体),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对如来藏)不应作我见计著若不如是,则同外道。
不能将内省实证的如来藏,下降到知见层次,即为满足,若执为法我则同外道,若固持知见,佛陀则说,如来藏空、无相。
四、缘起性空观
缘起性空分两节说明:
1、缘起的奥秘;2性空不在知见(之无)。
1、缘起的奥秘:
既然如来藏含空、无相、无我之义,经文即深入缘起性空之理,也就是一般所谓中观见。
缘起性空即缘起与性空二义。缘起指一切事物非如外表看来,自在自有,实有独立自存之我,其实有性,原本由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结合而成,缘起被表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