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六
无人处,扁舟先雁来。”皆高淡可喜。
七五
己亥三月,小住西湖。有李明府名天英者,号蓉塘,四川诗人,时来见访。录其《雪后寄施南田》云:“雪汁初融瓦,寒光已在天。大江回望处,清影两萧然。忽发山阴兴,思乘访戴船。风涛夜未息,目断小姑前。”他如:“远梦摇孤榜,残星落酒旗。”“野鸥时避桨,旅雁自为群。”李松圃郎中称其诗有奇气。信然。
七六
金陵闺秀陈淑兰,受业随园,绣诗见赠云:“侬作门生真有幸,碧桃种向彩云边。”张秋崖孝廉见而和云:“书生未列扶风帐,惭愧佳人赋彩云。”秋崖诗笔清雅,《邺城九日》句云:“枫叶落残孤阁雨,菊花开尽故乡心。”
七七
明郑少谷诗学少陵,友林贞恒讥之曰:“时非天宝,官非拾遗,徒托于悲哀激越之音,可谓无病而呻矣尸学杜者不可不知。
七八
康熙间,杭州林邦基妻曾如兰能诗。邦基死,招之相从。曾矢之曰:“有如皎日。”后立其兄子光节,葬毕舅姑,吞金而亡。吟诗曰:“镜里菱花冷,三年泪未干。已终姑舅老,复咽雪霜寒。我自归家去,人休作烈看。西陵松柏古,夫子共盘桓。”一时和者数百人。未死前十日,先具牒钱塘令周公。周加批,用骈语慰留之,竟不从而死。可谓从容之至矣!
七九
诗分唐、宋,至今人犹恪守。不知诗者,人之性情;唐、宋者,帝王之国号。人之性情,岂因国号而转移哉?亦犹道者人人共由之路,而宋儒必以道统自居,谓宋以前直至孟子,此外无一人知道者。吾谁欺?欺天乎?七子以盛唐自命,谓唐以后无诗,即宋儒习气语。倘有好事者,学其附会,则宋、元、明三朝,亦何尝无初、盛、中、晚之可分乎?节外生枝,顷刻一波又起。《庄子》曰:“辨生于末学。”此之谓也。
八零
余引泉过水西亭,作五律,起句云:“水是悠悠者,招之入户流。”隔数年,改为:“水澹真吾友,招之入户流。”孔南溪方伯见曰:“求工反拙,以实易虚,大不如原本矣!”余憬然自悔,仍用前句。因忆四十年来,将诗改好者固多,改坏者定复不少。
八—
诗人用字,大概不拘字义。如上下之“下”,上声也;礼贤下士之“下”,去声也。杜诗:“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又:“朝来少试华轩下,未觉千金满高价。”是借上声为去声矣。王维:“公子为赢停四马,执辔愈恭意愈下。”是借去声为上声矣。
八二
时文之学,有害于诗;而暗中消息,又有一贯之理。余案头置某公诗一册,其人负重名。郭运青侍讲来,读之,引手横截于五七字之间,曰:“诗虽工,气脉不贯。其人殆不能时文者耶?”余曰:“是也。”郭甚喜,自夸眼力之高。后与程鱼门论及之,程亦韪其言。余曰:“古韩、柳、欧、苏,俱非为时文者,何以诗皆流贯?”程曰:“韩、柳、欧、苏所为策论应试之文,即今之时文也。不曾从事于此,则心不细,而脉不清。”余曰:“然则今之工于时文而不能诗者,何故?”程曰:“庄子有言:‘仁义者,先王之蘧庐也;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也。’今之时文之谓也。”
八三
前朝番禺黎美周,少年玉貌,在扬州赋《黄牡丹》诗。某宗伯品为第一人,呼为“牡丹状元花主人”。郑超宗,故豪士也,用锦舆歌吹,拥“状元”游廿四桥。士女观者如堵。还归粤中,郊迎者千人。美周被锦袍,坐画舫,选珠娘之丽者,排列两行,如天女之拥神仙。相传:有明三百年真状元,无此貌,亦无此荣也。其诗十章,虽整齐华赡,亦无甚意思。惟“窥浴转愁金照眼,割盟须记赭留衣”一联,稍切“黄”字。后美周终不第,陈文忠荐以主事,监广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