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又一次“半点名”批判
不仅凌驾在国务院之上,而且邓小平他们耍了一个花招,把原来的毛选委员会干掉了。他把胡乔木这样的人也凌驾在政治局之上了,主席不同意的,不赞成的。这可是一个相当大的谣言店。

    胡乔木又被迫写检查,以至写揭发材料之类了。他的屋外,从天安门广场上不时传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口号声。

    曾是国务院政治研究室成员的冯兰瑞,跟胡乔木很熟。冯兰瑞,1920年9月生于贵阳。1938年初,18岁的冯兰瑞在重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冯兰瑞来到延安,被分配到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胡乔木当时是中央青委的组织部长,在那时候就彼此认识了。后来,是胡乔木提名,请冯兰瑞到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

    2005年初,冯兰瑞在接受香港凤凰电视台“口述历史”节目的采访时,回忆了胡乔木在受到“批邓”冲击时的情景:

    “四人帮”发动“批邓”运动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后,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整顿。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四人帮”借机发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政研室成了运动的重点。政研室内头一个跳出来造反的是个年轻人,他是政研室图书馆的资料员,一个普通干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是从新华社调来的。运动开始后,他给姚文元写了封信揭发政研室。姚文元给他回信:毛主席支持你。他拿到了“令箭”,马上在政研室造起反来。一造反,首当其冲的就是胡乔木。政研室开了多次批判大会,主要批判胡乔木,他的罪名是“反对毛主席”。

    在中宣部的后楼政研室开全体会,全体也没多少人,就几十个人,他们就批胡乔木,说胡乔木反毛主席。当时乱七八糟说了一些,我都不记得了。我自己讲的话我记得,我说,我就不同意你们的意见,我说胡乔木同志怎么会反对毛主席呢?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这诗里头有两句,我记得,“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易我逢辰”,我说,他对主席这么深的感情,他怎么会反毛主席呢?我替他在会上辩护。

    在“批邓”运动中,政研室的同志大部分表现是好的,只是很少几个所谓积极分子。可叹的是政研室领导中也有人对造反派不是抵制而是跟着跑。胡乔木缺乏应付这种局面的经验,有点惊慌失措。政研室里原来有公务员帮他打开水,运动开始后他只能自己拎着暖壶吃力地下楼去打开水,于光远、邓力群也是批判对像。邓力群比较会应付。他后来对我们说:他每次讲一点,保留一点,要是一次讲完了,下次就没有可讲的了。于光远就不行,他是个学者,不善于应付。

    胡乔木把自己的命运完全捆在毛泽东的战车上了。所以,从毛主席发动批邓,他就顶不住了。

    当然他的思想可能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一开始跟着小平干,他还是认认真真干的;以后他的检讨他也很认真,然后呢,他就把邓小平说得个一塌糊涂。他给毛主席的一封信附了十八条(揭发材料——引者注)。胡乔木检讨说,我是跟着誓不改悔的走资派(指邓小平——引者),完全跟着他走,执行他的路线,我犯了特别严重的错误。然后说,成立这个政研室是邓小平提出来要成立的,所以,这个政研室就是为了刮右倾翻案风。反正胡乔木把邓小平说的简直不光是路线错误,而且连人品都不好,这个人是又顽固又狡猾的什么东西。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的消息传来,使胡乔木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毛泽东毕竟是他最为崇敬的人,多年秘书生涯使他对毛泽东充满深厚的感情。然而,在长长的毛泽东治丧委员会名单里,依照姓氏笔划,姓胡的只有“胡炜、胡良才、胡金娣”,却没有胡乔木!

    冯兰瑞回忆说: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开追悼大会时,邓小平和胡乔木都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简介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目录 > 又一次“半点名”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