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周逸群决心赴中央
1929年3月17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起草的《给贺龙同志及湘鄂西省委的指示信》的基本思想。
周逸群告别了周恩来,尔后,满怀喜悦之情离开了上海,回到了宜昌,看看无人盯梢,便来到了宜昌城的西陵山三游洞。
宜昌的三游洞是一处风景胜地,山上,竹木参天,到处是清泉怪石,因“三苏”来此一游而得名。
这个地方,是鄂西特委的一个地下联络站。周逸群来到了洞中,在耳洞内的“天钟地鼓”处,用石块当当当地敲了几下天钟地鼓。工夫不大,有个人便来到了这耳洞之内。周逸群一看,原来是万涛。万涛见是周逸群,几步上前,紧紧地握着周逸群的双手,说:“逸群,怎么样?”
周逸群说:“一切很好。” 话正说着,又一人走了进来。周逸群回身一看,来人是段德昌,二人自是一番高兴。
万涛指着段德昌说:“德昌是来接我们到洪湖的。”
段德昌笑道:“我们的队伍已从荒岛上拉出,和屈春阳的游击队合在了一起,头一仗,便把石首调关的团防给端了。前两天,我又派人在调关开了个杂货店,暗中可做为特委机关的联络处。我来此等你3天了,请特委搬到列口去,那里比较安全。”
当下,周逸群、段德昌、万涛三人,便来到了调关。
数日之后,又由调关来到了剅口。
剅口这个地方,三面环水,芦苇丛生,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 小道儿可以进出,恰似水泊梁山一般。那些清乡队、保安团从来不敢在这里 过夜。在剅口旁边,还有个叫三屋墩的地方,在这里,周逸群又见到了彭国材、段玉林、贺闯等人。他把赴上海见到周恩来的经过和周恩来的指示向大家做了传达。之后,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和洪湖的实际,将段德昌、彭国材的鄂西赤卫大队,屈春阳的游击队都拉到了三屋墩,进行了整编。在队伍里建立了党团组织,清除了不纯分子,决定停止盲目的暴动,发动群众,利用洪湖的水泊网地,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合编的队伍改为“洪湖赤卫队”,周逸群任队长,段德昌任参谋长。这次整编,就是洪湖革命史上有名的“三屋墩整编”。
洪湖赤卫队成立之后,周逸群、万涛又在剅口主持召开了特委会议,会上总结了工作,纠正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条件的盲目暴动行为,要求领导同志在实际工作中采取认真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进行艰苦的隐蔽斗争,恢复秘密的党团及群众组织,抓住群众最迫切的要求,如解决灾荒带来的痛苦,减免苛捐杂税等等,发动政治性的经济斗争,从斗争中锻炼群众,为发展游击队和开辟革命根据地创造有利的条件。
并向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充实特委成员的建议:由周逸群、王玉山、万涛三人为常委,刘人镜、邹资生、郑炽昌三人为候补委员,邓仲阶、刘继汉、屈春阳、李盛文、柳霞峰等为委员,周逸群为书记、王玉山为副书记。刘人镜为熊传藻的化名。
自此之后,鄂西地区就停止了盲目暴动,党员们在合法的职业掩护下,展开了秘密的工作。以一串十,以十串百的方式,由点到面,逐渐发展党的队伍,建立秘密的农协会、妇女会、少先队等组织。各县的游击队也改变了活动方式,队员们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时而分散,时而集中,配合群众斗争,用秘密方式镇压个别罪恶昭彰的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打击敌人的凶恶气焰。当敌人大举“清乡”时,则采取“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的游击战术,利用有利的地形和群众条件,或隐蔽或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以保存并发展自己的力量。
石首县委在执行鄂西特委指示中,县委成员分头到各区、乡做发动群众、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工作,通过努力,在北一区的古丈堤,北二区的小河口、冯家潭,东一区的小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