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英雄之死
无反顾地做到了。

    苦思几天之后,季振同找到肖劲光,恳切地谈道:“你能不能帮我向中央请示一下,我想离开五军团,去苏联学习。”接着又补充道:“这件事我己想了很久,我嘛,是大少爷出身,不懂军事,红军每天都要行军打仗,我既没有指挥能力,又吃不了那个苦,而且还戴着一顶‘旧军阀’的帽子,我看还是去苏联学习一下好,开开眼界,脱胎换骨地进行改造,对将来回国从事革命工作大有好处。”

    其实,季是一位很优秀的前西北军高级将领,冯玉祥在自己的部队里组织将校训练团时,曾委季振同为副团长(冯玉祥自兼团长),冯本人很少来,平时工作都是由季主持操办的。单就这一点,足以证明季的军事造诣非同一般。之所以说出这番话,季振同也是有难言之隐的,这其中不光有混编的原因。在当时的苏区,执行着过“左”的政策,“左”倾领导者们随便就能把一顶AB团、第三党,或改组派、社民党,托陈取消派等大帽子扣在某个人头上,只要是戴上这顶帽子,这个人基本就要完蛋。著名的红七军军长,与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百色起义的红军高级将领——李明瑞,就是在肃反中遭到枪杀的,而当时的毛泽东,也处于被排挤、打击的行列。在这种环境下,季不能不有所考虑。

    肖劲光明白他内心的矛盾,曾推心置腹地对他说:“你的这些想法我都理解。不过,我劝你还是留下来,在前进中总会有些挫折,可不能打退堂鼓哟。”

    季振同摆摆手道:“这个你尽管放心,我不会再回蒋介石那里去,我己经带部队起义了,做了红军的总指挥,还是中共党员了,回去肯定要杀头的,我不会去把头送给他们杀的。我也不会回冯玉祥那里去,我就是想去苏联学习军事和理论,以便将来更好的搞革命工作。”

    该说的都说了,肖劲光遵重他的个人选择,发电报请示了中央,党中央很快回电同意了季振同赴苏学习的要求。对他提出给点黄金做经费的要求,中央也同意了。

    季振同走的那天,肖劲光在军团部专门召开欢送会。到会的各军、师将领们神情肃穆,气氛十分压抑。

    会后,季振同把望远镜送给了肖劲光,那匹他最钟爱的坐骑——青鬃马,则送给了朱总司令,枪也交了,警卫班也留了下来,他只带了一名警卫员上路。

    走时,大家一道送出很远。他的警卫班长王秉璋(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空军副司令员)依依不舍的跟在后面,季振同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回吧!好好干,可不能给咱起义军丢脸,我还会回来的!”

    大家目送着季振同一步一步消失在远方的山道中……。

    黄中岳受季的影响,思想也有些波动,尤其是中革军委对红五军团实行拆散混编,加之上级对待十五军的一些敏感问题上的处理方式,有些想不开。这其中就包括补充问题,该军主要由原七十四旅编成,在整个五军团乃至红一方面军,都是战力最强的部队,即使在混编之后,全军也有五六千人。部队历经赣州、龙岩、漳州等战役,伤亡及大,却一直得不到补充。当时的一、三军团基本上是作战时打掉多少,立马就增补多少,在兵员上从未犯过难。而十五军在漳州战役过后,只剩下一千余人了,充其量仅够编一个团。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在给中革军委拍发的电报中就曾提到:“红十五军第四十三师、四十四师兵力甚薄,共只千余人,加上单位太多容易分散,在战术使用上甚不合宜……”

    如此可以想象,黄中岳内心是多么的痛苦。漳州战役时,黄萌发了想离开部队,另谋去处的主意,还曾私下说过:“我这次到前线去,干多少就多少,拖不动就算了……”等之类的话。但没有任何“拖枪反水”的行为,作战中更没有表现其消极的一面。

    可是,1932年5月5日,中央国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五军团传奇简介 >红五军团传奇目录 > 三、英雄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