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西使团”延安印象
事司令部,组长是包瑞德上校,观察组中有一名侧重于收集政治情报,被称为“中国通”的美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他就是谢伟思。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期间,大量听取了延安方面领导人关于敌后战场情况的介绍。叶剑英参谋长从总体上介绍了八路军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十五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情况。彭德怀副总司令向观察组连续做了三次报告,具体讲述了华北战场的情况。陈毅和聂荣臻也分别介绍了新四军和晋察冀根据地的历史和概况。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还经常不拘形式地和他们会见、交谈。特别是毛泽东,曾和谢伟思作了多次长谈。毛泽东向他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方针、政策。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完全独立自主的政党,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支配,包括苏联和美国在内。并希望美国政府能对国民党施加影响,让它实行民主,放弃消灭共产党的企图,坚持抗战到底。
观察组除在延安活动外,还派出人员分赴晋绥和晋察冀根据地考察。
在和共产党的实际接触和观察过程中,观察组中的多数人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共产党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所宣传的共产党。
他们看到,八路军在前线英勇作战,战绩辉煌,绝非国民党所诬蔑的“游而不击”;他们看到,延安,包括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没有一个卫兵和警察,而不像重庆,所到之处都能见到警察和卫兵;他们看到,老百姓积极支援八路军,踊跃响应抗日民主政府的号令,从未见过被捆着去当兵的人,共产党绝非国民党所说的“共匪”;他们看到,八路军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从日寇手中缴获来的三八式步枪,和中国自制的“汉阳造”,并没有苏联的装备,发现共产党绝非苏联的附庸。
……这些年青的美国军官,虽然不是站在共产党的立场上,为共产党说话,但经过亲自观察共产党区域,写了许多调查报告,客观公正地反映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
谢伟思,这位年轻的美国外交官,在延安的3个月时间里,被自己的亲眼所见震撼了,他几乎一天也没停地向他的上司写报告,介绍延安的情况。他是这样描写延安的:
“延安民众官吏打成一片,路无乞丐,家鲜赤贫,服装朴素,男女平等,妇女不穿高跟鞋,亦无口红,文化运动极为认真,整个地区如一校园,青春活泼,民主模范,自修,自觉,自评,与重庆另一世界。”
看着延安这种新奇的景象,他分析说:“这里似乎没有蠢笨、软弱或懒惰的人。这种朝气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是理性上的……共产主义,在我看来,尤其是在中国,主要是一种理性事业。它在中国的发展,经过了没有完全受一个或一种信条统治的时期。”
在和共产党接触的3个月时间里,共产党给他的印象是廉洁、民主、谦虚、坚强、乐观:“有人会说,共产党的有利之处在于他们有一个‘事业’。他们利用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这样一些有直接吸引力的行动,唤起底层民众的共产主义,或者说,他们找到了当年推动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的那种热情。事实上,从未听到有人提出过这种论点。连国民党也不屑于提出这种论点。”“得出这样的结论看来是站得住脚的:农民支援、参加共产党的军队,同他们一道作战,共产党在为他们的利益而战,共产党使农民得到了一些明显的好处,因而,确立了这样的信念。这种好处应当是改善农民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不管这种改善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它应当是趋向民主的,为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服务的。”
经过观察、分析,谢伟思得出了一个很有预见性的论断:“共产党已经得到了广而深刻的群众支持,因此要消灭他们是不可能的。从这一基本事实中,我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