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终于有了一个“家”
慈俚家的楼上。自此,这座楼房就与毛泽东的名字连在一起,成为了井冈山的象征之一,一座普通的楼就因“八角楼的灯光”这首深情的歌而名扬四海。

    从这一天起,茅坪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它以中国革命最早在农村选定的落脚点、最早开辟的根据地而开始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后,立即做了两件对以后部队的行动有积极作用的大事。

    首先,建立了后方医院。安置伤病员,一直是毛泽东考虑的重大问题,也是毛、袁会谈时,袁文才对毛泽东的承诺。因此,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后,很快就在当地党组织和袁文才的帮助下,创办了茅坪后方医院。

    医院设在攀龙书院,第一任院长是曹嵘,党代表是赵发仲。

    这是一所极其简陋的医院,缺医少药,条件极差。西药是极难弄到的,于是只好大量采用中草药。当时任职中医的赖章达是这样描述的:“毛主席1927年10月来到宁冈,卫生队设在茅坪,有40人左右,红军医院在攀龙书院。中医赖干华、陈金(湖南人),西医吴鹏飞。11月参加的有赖章达、黄少古(茶陵)、谢贻阶(茅坪)三位中医。现小膳厅是中医医疗室,轻伤员、担架队住楼上,床铺摊在楼板上。起初伤病员只有四五十人,伤员用的中药靠大陇、滩头药店供给……药空了,我们便上山采挖了70多种土产草药,有银花、土茯苓、木通、麦冬、金英子、茴香、车前草、五瓜皮、厚朴等。1928年4月,毛主席发动打永新……缴到400多担药放在茶山源,这时药材丰富了,部队、群众都来此买药。”

    曾在后方医院工作的萧明也回忆:“医院可以容纳四五十个病人,进进出出的病人比较多……医院的药材十分缺乏,虽然各地党组织想方设法冲破重重困难,把升汞(治枪伤用)、碘片等西药送到根据地里,但总是不够用。因此,医院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和附近的群众上山采草药。采药时,由懂的人采个标本,然后大家照样子采。当时用中草药一般的病都能治好,洗伤口用盐水洗,硝盐也能用,但要过滤才行。”

    显然,医院的条件很不好。但是,它毕竟是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一所医院。它的建立,使一直在担架上被抬来抬去,或艰难地跟着部队走来走去的伤病员,至少有了能安心疗伤养病的环境。

    其次,设置了后方留守处。茅坪既然是工农革命军的落脚点,也就成了这支部队的后方基地。为此,在茅坪的象山庵,设立了工农革命军的后方留守处,原来担任副师长的余贲民出任留守处主任。

    后方留守处负责统管军官队、卫生队、辎重队、机炮连等单位,几乎包揽了部队所有的后勤摊子。

    后方留守处的设立,使茅坪真正成为了工农革命军的基地,也使工农革命军有了自己的“后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简介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目录 > 终于有了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