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王佐邀毛泽东上山
    在井冈山的西北面,有一座荆竹山,因山上长满竹子,特别是荆竹而得名。它坐落在遂川和酃县之交,一边是呈锯齿形的笔架峰,另一边是像天宫中擂台似的平水巅。从这里通过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双马石哨口,就可登上井冈山。

    10月23日,遭受了大汾劫难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了荆竹山。

    经过一夜的激战和一天的山地行军,官兵们已是非常疲惫,有的战士又饥又饿,见一时弄不到吃的,索性就在路边的红薯地里扒上几个红薯,边走边啃起来。当大家拖着沉重的步子来到荆竹山村时,却意外地发现有人正在这儿等着他们。

    这个人名叫朱持柳,是王佐队伍的“探水队”队长。所谓“探水队”,即侦探队。王佐专门搞了七八个人,组成了这么一个队,负责打探四方的消息。

    还是在毛泽东率队进入宁冈古城,并在大仓与袁文才见面时,井冈山上的王佐就已知悉了一些情况。他与袁文才交往颇深,而且由于袁文才比他有文化、有头脑,他对袁文才也非常信任。他听说袁文才不仅接纳了毛泽东的部队进山,而且还在茅坪安置了毛部的伤病员,建立了毛部的后方留守处;而毛泽东也送给袁文才100支枪,真是又惊奇又羡慕。王佐不知道毛泽东是个怎么样的人,工农革命军是一支怎么样的部队,但他相信“老庚”袁文才的判断力。既然袁文才都是那么信任毛泽东,毛泽东就一定有其值得信任之处。

    山外突然降临的一支军队,以及带领这支军队的一位神秘人物,不仅搅乱了井冈山区的宁静,也震惊了占据着井冈山的王佐。这位“山大王”急切地盼望能与毛泽东见上一面。

    袁文才也热切地希望毛泽东与自己的“把兄弟”王佐相识,他不仅详细地向毛泽东介绍了王佐的有关情况,而且还表示要做王佐的工作,促使他也和工农革命军走同一条道路。当工农革命军离开茅坪沿井冈山麓游击时,袁文才特意写了一封给王佐的信交给毛泽东带着,以作备用。

    这封信果然派上了用场。工农革命军游击到水口镇之后,毛泽东派艾成斌携带这封信上井冈山联络王佐。见信后,王佐最后下定了决心,立即派朱持柳率领他的“探水队”下山打听工农革命军的情况,并代表他迎接毛委员上山。

    于是,就有了荆竹山村的不期而遇。

    当晚,在朱持柳的安排下,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就宿营在荆竹山村。而朱持柳则于次日凌晨,悄悄地派人急赴大井,向王佐报信。

    24日早晨,百余名工农革命军的战士集合在荆竹山村前的草坪上,草坪的旁边有一块称之为“雷打石”的巨石。

    毛泽东登上“雷打石”,对整装待发的官兵们作了简短的动员:“同志们,今天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要在那里去建立根据地。那里已经有王总指挥领导的农民自卫军,他们在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在山里坚持斗争。”

    说到这里,毛泽东将站在他身边的朱持柳介绍给大家:“这位就是井冈山上王总指挥派来迎接我们的朱队长。”

    听说是特意来迎接队伍上山的人,官兵们鼓起掌来。

    毛泽东又接着说:“我们上井冈山,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总指挥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

    谈到这里,毛泽东大概想起了头一天一些战士擅自扒老百姓红薯地里的红薯充饥的事,他略为沉思一会后,神情严肃地说:“现在我宣布三条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筹款要归公;第三,不拿农民一个红薯。”

    毛泽东的话音刚落,队伍中一阵叽叽喳喳。他见有几个扒了红薯的战士低下了头,于是,他高声问道:“这几条都做得到么?”

    官兵们齐声回答:“做得到!”

    毛泽东满意地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简介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目录 > 王佐邀毛泽东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