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井冈山的老战友”粟裕
1934年7月起,粟裕先后担任由红七军团组建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赣军区司令员,灵活运用和发展毛泽东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提出了“敌进我进”、“飘忽不定、出没无常”等游击战争的六条原则,坚持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中,粟裕先后出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黄桥之役,指挥新四军5000人迎战国民党顽军3万人,诱敌深入,先打强敌,一举歼灭敌人1万余人,由此实现了开辟苏北、打开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解放战争中,粟裕先是出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率部取得苏中七战七捷的胜利,成为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作战思想的光辉范例。华东野战军成立后,他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毛泽东专门指示:“战役指挥交粟裕指挥”。在他的指挥下,先后取得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豫东、济南等战役的胜利,成为名震中外的“常胜将军”。

    毛泽东赞誉他立下了“淮海战役第一功”。此后他又指挥了渡江战役,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1954年,粟裕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955年,粟裕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历史证明,粟裕是中国革命战争造就出来的一位杰出军事家,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的军事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哺育,得益于井冈山斗争的磨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简介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目录 > “井冈山的老战友”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