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任弼时与红军长征先遣队


    虽然如此,无论干部战士,都咬紧牙关,坚持行进。任弼时虽身染疟疾,不时寒热间作,且没药物,但他不肯躺在担架之上,凭着意志,手拄木棍坚持步行。

    10月10日,任弼时、萧克、王震致电中革军委:“一、我军7日在甘溪遇桂敌,17师与战不利。李达率49团、51团各一部(约六七百人,据探报昨日已经向江口方面去了)与主力失去联络。我主力因后卫亦发现追敌,由右侧高山临时开路,经一昼夜行军,到达刨溪。而桂敌由大路大抄击,8日,18师与敌对峙半日。我军仍向东前进,在路赖又遇桂敌,我尖兵缴获驳壳6支,是晚仍在高山对峙。二、我军前后减员约千六七百人,伤病员、枪支极多,行军缓慢,平地需4时,山地要6时至10时,遇敌须掩护4、5时才能通过,因而人员、弹药、精力消耗甚大(弹药也很缺了)。三、贵州山地,悬崖绝壁,人烟稀少,给养困难,大兵团行动十分困难,每次行动萧王李都是分开到前、后卫及本队指挥。在目前情况下,我军与敌人大规模地战斗十分不利。应速转至苏区附近,避免零碎的无益消耗。但集中行动太笨重,易被敌追击截击。因此提议分成两个纵队,王震率18师,任、萧随17师,焚烧行李,减少辎重,以灵活的游击动作,转到苏区。四、我们准备12号分开。五、我军本晚进至距施秉20余里宿营。”

    10月13日,中革军委复电,不同意任、萧、王的意见,指示:“六军团兵力不应分散与分成二个梯队,而兵力应集结使用,以便与敌进行战斗;六军团不应渡乌江北进,或由现地域一直北进,仍应向铜仁以西乌江以东之江口前进,继续执行军委原规定的任务。”

    这时候,湘、黔、桂军共24个团的兵力,依然尾追不舍。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部队,在这大山中转来转去,只是转不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大家未免焦急。这天下午,军团主力行至石阡至镇远的大山之中,任弼时正与萧克、王震商议军情,参谋报告说一老人求见。任弼时忙起身相迎。在一大树之下,见一老者,银须白发,目光炯炯,年约七旬,身穿粗布裤褂。任弼时见到老人,连忙施礼。老人还礼后说:“敢问将军尊姓大名?”

    任弼时道:“不才姓任,名弼时。”

    老者道:“原来是任将军。我老汉为此山一猎户,今见将军带数千人马,困于此处,老汉知将军人马为仁义之师,故来此为将军指条明路。”

    任弼时忙道:“老人家,先受我一拜。”言罢,任弼时躬身施礼。

    老者道:“将军千金之身,如此岂不折杀老汉我了。”说完,转身指着莽莽大山道:“此处诸山,均为梵净山余脉,虽为余脉却也山高谷深,沟壑纵横,若不识路径,纵然插翅,也难飞出。据老汉我所知,如今各处山口关隘,均被湘、桂军所占,这些山口,均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将军人马,若从这些地方出去,要比登天还难。”

    任弼时说:“请老丈为我红军指条明路。”

    老者道:“我本穷人出身,闻将军队伍是穷人队伍,为将军队伍带路,我老汉纵然粉身碎骨,亦是应该。”老者继续说道:“这大山之中,有一条人迹罕至的谷涧夹沟,可通山外,只是这路十分难走。”

    任弼时说:“只要有路就好。”

    老者说:“这条夹沟,在20年前,是一条通往岑巩的大道。后来,由于梢林长得越来越密,一层连着一层,这路就断了。如今,只要你们砍开梢林钻出去,10里之外就有人家。夹沟两边的山很陡、很高,王家烈的那些烟鬼就是知道你们从此通过,他们想爬也爬不过来。”

    任弼时听罢,握着老者的手,连连说道:“老人家,红军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这样,红6军团主力便在老人的带领之下,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军长征人物谱简介 >红军长征人物谱目录 > 第五章 任弼时与红军长征先遣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