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八章 征途中的虎将军徐海东
负伤逃回西安。4月7日,九间房一仗,又把敌警第3旅全部歼灭。每一个胜利,徐海东都付出了心血,做了他能做的一切。

    4月20日,蒋介石下了一道命令,令原在鄂豫皖边区的东北军第67军3个师,驻郑州的第95师入陕,会同第40军、第44师和陕军一部,共30多个团,由杨虎城统一指挥,向红25军发动大“围剿”。敌人气焰嚣张,扬言要在5、6、7三个月内,把红25军全部消灭。正在这个节骨眼上,省委书记徐宝珊于5月9日在龙驹寨病逝。徐海东极度悲痛,痛哭了一场。早在1928年,他就和徐宝珊相识。他真切地感到,徐宝珊是一位平易可亲的领导人,他从不高谈阔论,不把个人意见强加于人,他总是满面微笑地和同志们商量事情。他在军事指挥上虽不是强手,但在政治上、品德上,却不愧是大家的榜样。今后该怎么办呢?徐海东想,军长重伤未愈,自己虽然伤没全好,还病着,也不能难为政委一个人唱独脚戏。

    敌人十倍于我,大规模的“围剿”步步紧逼,怎么作战,如何行动,是摆在眼前一个关系到红25军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一路而来,徐海东几次听程子华讲,中央红军一至三次反“围剿”,打得漂亮,毛泽东和朱德运用的主要战法,是“诱敌深入”、“声东击西”。程子华讲的一些战例,深深印在徐海东心中。但是,他又知道,打仗不是走熟道,只要无风无雨,就可以低着头走到底。兵书人人会看,“三十六计”几乎每个领兵的人都懂,可是,光会看,懂得意思,还是难保必打胜仗。他每天苦苦思索着,不断找程子华、吴焕先交谈新的敌情、新的地形,使他对于打法产生了新念头。

    5月中旬,省委在郧西地区召开了研究反“围剿”的作战会议,徐海东毅然提出“先疲后打”四个字的作战方针。省委经过热烈讨论,决定:乘东北军新到,我军首先北上,争取吃掉它一部,然后拖着敌人长途运行,一但抓到有利战机,就力争歼灭其一两个师(旅)。

    6月初,红军由郧西二天门出发了。徐海东扔掉了伤口上缠着的绷带,跨上匹大白马,带着手枪排,行进在全军前头。按照预定路线,队伍先向北,后向东,再向南,拖着敌人走。今天70里,明天80里,天天走,夜夜行。战士们不了解徐海东的这个“先疲后打”究竟“打”在了什么地方,就讲起怪话来了。有人背后骂道:

    “这是唱的什么戏?今天东,明天西!”

    “逃跑主义!敌人咬着屁股不打,向哪跑!”

    “又是‘老军长’领头耍龙灯!”

    可是背后的牢骚、怪话,都传不进徐海东的耳朵。这是由于干部战士都晓得徐海东厉害,晓得他最讨厌怕苦、怕死的思想。当着他的面,谁都不敢说怪话。徐海东呢,一心想实现省委决定的调动敌人的计划,便于6月15日晚亲自指挥手枪团走出130里,冒充敌第44师的部队,一举攻占了鄂豫陕边界的要地——荆紫关,全歼守敌200多人。此地是敌第44师的一个补给站,红军战士缴获了许多军用物资,一个个眉开眼笑。

    正当徐海东等军部指挥员担心敌人不会上钩的时候,突然传来情报:敌第67军3个师和第44师、警第1旅等部,像蜗牛似的朝荆紫关爬了过来。我们打了个小的胜仗,果真就把敌人“调”来了。徐海东从心里高兴,病几乎好了一半。

    休息了几天,红25军就按照预定路线开始行动了。徐海东在这次行动中,连马都很少骑。每天几十里路的急行军,他和战士们一样靠两条腿。基层干部看到“老军长”一路上情绪这么高,又说又笑,都猜测着:一定会有好仗打!

    队伍沿着崇山峻岭继续西进。已经是6月份了,不是烈日当头,就是暴雨淋身。战士们想到就要打更大的胜仗,什么苦和累呀,日晒和雨淋呀,也全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军长征人物谱简介 >红军长征人物谱目录 > 第十八章 征途中的虎将军徐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