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八章 为什么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吉芬商品
    为什么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吉芬商品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讲究货比三家。以张女士为例,她在购买时,总是会将好几家超市、商场的价格进行查询、对比。有一回,张女士的儿子要在一超市购买某种品牌的T恤衫,一看标价100元,张女士赶紧阻止,因为她刚刚查到离家三站地远的另一超市,同一款衣服正在打折促销,仅需80元。不仅如此,张女士还总结了好些省钱妙招,还常常对别人介绍经验:买就要买个价廉物美,这才是过日子。

    张女士的做法想必大家早已司空见惯,这也是大多数百姓的购物哲学。但是,事情总有其特殊的一面。有时候,某种商品的价格如果上涨了,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却不降反升。听起来这似乎和商品需求规律是相悖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我们将这样的商品称为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吉芬的名字命名的。原来早在1845年,爱尔兰爆发了一次大饥荒,农产品的价格急剧上涨。令人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土豆、肉和奶酪的价格都已经很高,按常理讲,它们的消费量都应该降低,实际上肉和奶酪的情况确实如此,唯独土豆的销量却一反常态,大大增加。吉芬仔细研究了这种现象,他发现,由于土豆在当时爱尔兰人的生活支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在大饥荒里生活大大恶化,人们为了生存,被迫大大减少了对肉和奶酪的消费,而把节约下来的钱花在相对而言还算便宜的土豆上。自此以后,人们就把这种价格上涨反而使得销量增加的商品称为、吉芬商品——可以想象,如果开头提到的张女士身处这种特殊的情况时,面对土豆这样的吉芬商品,恐怕也顾不得什么价廉物美了。

    其实,生活中的吉芬现象并不少见。最突出的就是这几年来的房市。房价涨得越来越快,而买房子的人却越来越多,许多没钱的人也在想方设法购买,借钱、按揭、攒钱无不希望自己有房一族的美梦早日成真。在股市上也经常看到吉芬现象。当某一种股票持续上涨的时候,经常看到的局面便是人们争相抢购这种股票,以便能够赶上牛市多赚一笔。相反地,当一种股票的价格持续下跌的时候,购买它的人反而会明显很少,而拥有它的人也都希望尽快抛出,以便避开熊市。另外,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所谓的雨伞现象。刚下车的乘客突然遇到大雨,早有准备的小贩趁机推销自己的雨伞,而且价格明显超出平时。结果是价格虽然上涨了,雨伞却卖得很不错。

    那么,归根结底,吉芬商品是不是违反一般的商品需求定律呢?需求定律的定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这里需要指出它的前提,即其他条件不变。这个不变其实涵盖了关于需求的许多概念,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以上述雨伞的需求量上升为例,雨伞销量的上升,关键原因不是价格上涨,而是由于天空突降大雨,即需求定律的其他条件已经发生变化了。这时需求弹性急剧降低,对价格已经不再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价格还不是高得离谱,人们就会购买。试想如果雨并不是很大,人们可以赶到商店再去购买的话,小贩们的高价雨伞自然就无人问津了。这一道理对于爱尔兰的饥民同样适用。土豆价格上涨而需求量反而上升,是因为人们收入所限只能去选择土豆。同时,在饥荒的压迫下,他们预期价格还会再涨,于是就去抢购。从这一点上说,吉芬现象并不等于推翻了需求定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每天学点经济学简介 >每天学点经济学目录 > 第八章 为什么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吉芬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