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 方法 第九章 心理动机
社会价值排序之上,还有良知。
这封信,是法兰克福学派成立的最初源头。而克雷默尔这位可怜女工的遭遇,构成了霍克海默一生的心理背景。他和他的同事们选择批判,而不是选择做一个无良的富二代的心理动机,是因为作为富二代,他们面对克雷默尔们,有负罪感、道德感、正义感!
为穷人说话,成为他们的自我认同。
4、好哪一口,也许就是驱动我们行为的神秘符码
在这方面,我还没有讲完。有更复杂的情况,比如我们看见一个人干了一件坏事、蠢事,但不知道他为什么那样做。
这个时候,我们的原则是:综合梳理和他有关的信息,看哪些能够和他的行为联系起来。就是说,看哪些心理背景最容易激活、驱动他的行为。如果这些心理背景可以在心理上合理地解释他的行为,那么,这便是他行为的心理动机。
比利时有一个叫阿姆拉尼的电焊工,有一天跑到一个城市广场里,突然对人群大开杀戒。他先是用手榴弹炸,然后用步枪、手枪向人群开火,制造了5人死亡的重大人身安全事故。
这位阿姆拉尼先生也自杀了当然,肯定是畏罪自杀。
而在前往广场杀人以前,他把自己的现金全部汇入老婆的账户,还留言说我爱你。于是,血案发生后,有媒体说,他这是在表示,他恨其他人,但爱老婆。
由于阿姆拉尼已经死了,他的杀人动机成了一个谜,警察表示不知道。但我们能破译他的心理动机吗?当然能!
注意一下这些细节:这位仁兄平时喜欢玩枪。他曾因私种大麻和收藏武器而被捕入狱。当时警方在其家中查抄出一支冲锋枪、一支带瞄准器的狙击步枪、一具火箭发射器、数百发枪弹和一些消音器。
再记住这个细节:他杀人前是先用手榴弹炸,然后才开枪。
想一想,枪的功能是什么?射击、杀人对不对?
再想一下,一个人整天拿一杆枪瞄来瞄去,拆来拆去的,却又杀不了人,是不是非常地郁闷、压抑?
所以,用我们的身份、地位-情境公式套上去,就可以看到,在这样的情境里,他的爱好被刺激起来了,构成了杀人隐秘的心理动机,内心里,始终有一股强大的欲念,推动他去向人群开火!为此,他甚至可以用死来做到这一点。
我想说,爱好、价值观、自我认同所有这些东西,无不是驱动我们行为的神秘符码。一个人好哪一口,如果是好事情,就会成功在哪一口上;如果是坏事情,也许就栽在了哪一口上。
当然,像阿姆拉尼这种人,被爱好驱动要去玩真的,要大开杀戒时,内心里当然也会有犹豫和恐惧,人毕竟都不想死。正因为如此,他为了让自己完全放开,就选择了用手榴弹爆炸,来营造氛围,让自己进入角色。当爆炸声响起,就像演出的音乐响起,他登台演出,从一个只是把枪拆来拆去过瘾的人,成了一个真正的枪手。
破译心理动机的第二条路径:看到一个人在玩心理保护。
5、一个人装的时候,他一定是想要去掩饰、包装什么
到这里,我们要问一下:这么一个凶残的、已经没有人性的人,真像媒体所说的那样很爱老婆吗?
这就涉及了我们破译心理动机的第二个杀着:看到一个人在玩心理保护。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已经爆料,在很多时候,当一个人说什么、做什么(不管是正常的、怪异的),其意义可能只有一个:对自己进行心理保护。
如果一个人的语言、行为很怪异、很夸张,你要高度注意了。因为,他等于把自己高调地暴露了。他的语言、行为和事实或情境不协调,因此显然是要去掩饰、逃避什么;或者,他有点不自然和夸张,肯定是要掩饰、包装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