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两支开天辟地的铁流汇合在一起
上,他看看彭德怀看看滕代远看看那些疲惫不堪的人马:没错,是红五军!于是,他转身招手:“喂!都下来吧,是自己人!”埋伏着的队伍欢呼着,呼啦啦跳出树丛跑下山来,一些人兴奋得把自己的帽子抛到空中,一些人扑过来拉住远程而来的弟兄们的手也不知说什么好了。
此情此景,能不令人心花怒放?能不令人万分感慨?
于是合兵一处,在何长工的带领下往大山深处走去,一路上有说不尽的话儿望不尽的风光。看山,山是重峦叠嶂;瞧水,水是曲径通幽;走雄关,便领略了虎踞龙盘的大气势,方知彭德怀坚持上井冈是何等的大智大勇。
此时天色已晚,何长工告诉彭德怀:“莲花城里驻守着一个团的‘白狗子’呢,小心别让这些家伙咬着!”那怎么办?也只有趁着夜色悄悄从城西绕过去,再奔往砻市(即后来的宁冈新城)。是夜,城内的白军睡了。这些家伙哪里知道,有一支劲敌正悄然绕过他们的身边,一阵风似地消失在夜幕中。
就这样,经过三湾,奔赴古城,缥缥缈缈的那是宁冈的峰头吧?疲惫不堪的远征人看到了希望,脚下也不知不觉地加了劲。走呵,前头就是宁冈县城了。走呵,县城里仿佛有一个盛大的节日——彩旗呼啦啦飘舞着,锣鼓咚咚嚓嚓喧闹着,人群欢欢喜喜地迎过来。红五军的官兵能不激动?他们也兴高采烈地大喊大叫起来。两支兄弟红军,终于拥抱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了。
至此,红五军从平江一路突围、转战,经过湘东、湘南、鄂南、赣南、赣西、赣北、粤北的三十多个县,终于偿了夙愿。
在宁冈新城的城隍庙(红四军的一个驻地),彭德怀和滕代远见到了思慕已久的朱老总。
朱德,这位资深历广、德高望重的红军创始人,含着一脸诚挚亲切的笑容,迈着稳健而又快捷的大步迎上来,紧紧握住彭德怀的双手。两人的目光瞬间相碰,心灵上立即形成了一种真正的默契:你和我,都有农民的质朴、勤奋乃至相貌,都有为中华民族而献身的赤胆忠心呵。两人一见如故,彼此的心里清澈如镜,知道对方是讲良心有信义靠得住的人,是一定能够风雨同舟、生死相依的。
那时,朱德是红四军的军长。
据那时候担任连长的萧克将军回忆,“红四军在井冈山时期主要是朱德指挥战斗。当时四军官兵特别是参加过南昌起义在三河坝失败后继续战斗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只要朱德军长在,就感到踏实。”指挥作战,他显示出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气度,平日里他混在群众中间真的是普通一兵。有一次,他挑柴回到营地的时候,竟然被一个新兵误认为是老炊事兵了。
第二天(即12月2日),宁冈茨坪闪耀着一片灿烂的阳光。一个正当而立之年的壮实汉子,微弓着脊背大步走进一个中农的房门。听到这“扑通、 扑通”的有力的脚步声,屋里便有一个身材颀长、相貌英俊的男人迎上来,他用浓重的湘潭口音问:“是彭德怀同志吧?”
“毛泽东!”彭德怀上下打量对方一眼,立即认出来了。这位秋收起义的统帅,红四军的党代表,双眼放出热情、聪颖而又独特的神采,那随随便便披在身上的旧军装和一头长长的甚至有些凌乱的黑发,也充分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超凡脱俗的大度。
就在毛泽东和彭德怀的两双大手初次握在一起的时候,那种气质与性格的强烈反差就暴露出来了:高个子的长发飘逸,极富诗人的浪漫风度;身材适中的光头上钻出密密的发茬,一副朴实倔犟农民本色。近乎相似的,是两人豪爽不羁的纵情大笑,是时常不谋而合的战略、战术思想,是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不可动摇的信念。
两人的目光也在瞬间相碰,那种电光石火的感应的确是语言无法形容的。彭德怀定然一下子就感觉到:毛泽东是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