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
二十七
再版后记
《小兵张嘎》写于二十一年前。过了这么久,才来写后记:沉埋多年的思想和情景,铿然一声,彼铁锨掘着,真有一种终将出土、重见天日的新鲜感。
二十年来,每每听到些传说:“张嘎子在某地当着县委书记”,或者“正带一个团守卫某线边疆”;前几年武斗厉害时,还曾说他“有几条人命,己被投入监狱”……二十一年了,小嘎子当然应该长大,也必然会跟着时代一同前进的。令人惊愕的是,他怎么会有“几条人命”的呢?难道从摔胶、咬人、堵烟筒起,劣根性一直发展,终至杀人吗?接下来深一步想,就有一连串儿问题: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和对待孩子?是“听话”、老实的好?还是调皮、“嘎”一点好?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儿童?
鲁迅曾形容过一种儿童:“两眼下视黄泉,满脸装出死相。”我初见这两句的时候,正当少年,但心里着实打一个冷战,而且马上想到自己。说实活,我对自己的性格是不喜欢的,原因就在较刻板,欠活泼,“循规蹈矩”,过于“老实”。颇近乎“满脸死相”一流。于是想,倘多数孩子象我这样,一味痴呆保守,无所作为,逆来顺受,甚至奴颜媚骨,岂不要酿成民族的危机吗?还谈什么革命?还创什么社会主义大业呢?
当然,鲁迅所刺的是旧社会的弊病,我个人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推说是旧式的家庭教育所造成。然而,革命了,参加八路军了,在我的同辈“小八路”中,还是大致可分为调皮或“听话”的两类。而私心中却象有鬼,总对调皮的一类更喜欢,更乐意仿效,更愿意和他们亲近。因为这些人大多生龙活虎,机警灵活,敢想敢干,宫于独创精神。相形之下,属于“听话”的一类,则觉得萎靡窝囊,缓慢迟钝,甚至是少见出息。也许是偏见歪曲了我的眼光,在战场上我所见到的英雄,竟也往往多带嘎气,少见“老实”。这不奇怪吗?
自然,评论一切事物都应有个恰当其可的界限。听话,并非不好。守纪律,重公德,遵守公共秩序,服从正确领导,无疑都是好的,但我们讲老实,不要搞到反面去:把因循保守,照搬照转,任人役使,奴性十足,也当听话看,那就必然会造就一批“满脸死相”的废物,这肯定是可悲的。同样,嘎也不能嘎过了头,否则会纵容狂妄和野蛮。重要的问题是对孩子们要有责任心,要善于教育和诱导,还应提供适当的条件,健全的民主生活,使他们能真正蓬勃健康地成长。提到民主生活,常使我记起江青一句话,她曾厚颜无耻地吹嘘说:“我们家里可民主啦……”真是白日见鬼!一个张口定这个“坏人”,闭口打那个“叛徒”,平日只嫌人肉酸的恶魔,她会讲民主,不是弥天大谎吗?!正是由于她那一伙的教唆,才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造出一小批“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野兽或“类猿人”来,他们野蛮霸道,浑横丑恶,麻木空虚,甚至出卖灵魂,简直就是人类的耻辱。小兵张嘎倘乎真在文化大革命中杀了人,那一定是遭了“四人帮”的荼毒,绝对为我始料所不及的。我绝不后悔写了嘎子而没有写“听话”的“老实人”或“小大人”,非但不悔,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启示我:我的儿子着能长成嘎子似的不怕鬼不信邪人物,我将十分高兴。
粉碎“四人帮”以来,常常听说一些无辜被关了“牛棚”或监狱的同志,一坐几年,却能抱着一两部长篇书稿出来,令人惊诧而且羡慕。当他们怀着新生的喜悦,捧着自己用血泪铸成的精神产品,在灿烂的阳光中眨着眼睛,献给亲爱的党和人民时,那心情的激动和欢乐,是不难想见的。然而,在生命尚且不保的情况下,还能写书,这好理解吗?我知道,这并不奇怪。“文章憎命达”是古人的说法,若不把它做绝对化的理解,却有部分的道理。《小兵张嘎》的写作过程、便可做个小小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