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二、鸭绿江:战争后的战争
英雄邱少云。他们的英雄事迹被写入小学和中学的课文,用他们的红色光芒影响后来的青少年。表现一些著名的战役如上甘岭战役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应接不暇。
这场战争给了中国人以极大的自信。如果说在刚刚结束的内战中,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仅仅是同使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拼杀,那么,在朝鲜战争中,则是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短兵相接,直接对抗。要知道,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缔造了两个超级大国,它们的军事实力在实战中得到提升,它们拥有一整套完善的战争机器,以及大量经过战争考验的军人。美国正是其中之一。而在形容刚刚成立的共产党中国时,人们总会使用一个形容词:一穷二白。长时间的战争已经把这个国家拖连得疲惫不堪。因此,决定参加这场战争,对于共产党中国而言,需要极大的勇气,而竟然能够获得胜利(至少是我们认为的胜利),自然极大的激发了一个一直以大国自居,但却长期贫弱的国家的信心。领袖毛泽东的“所有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又一次得到验证。
但从美国的视角来看,这场战争却异常吊诡。美国最著名的记者和非虚构作家之一戴维·哈伯斯塔姆在2007年出版了描述朝鲜战争的《最冷的冬天》。在这本书中,哈伯斯塔姆说,“朝鲜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被历史遗忘了”。
对于美国人而言,它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足以让所有人都对一场新的战争心有余悸。对于大部分观察家而言,美国的真正挑战仍然在欧洲。他们正和苏联人在柏林陷入一场危险的对峙。美国不想要这场战争。
“即使是命令美国军队进入朝鲜战场的总统杜鲁门也不愿意称它为战争。从一开始,哈里·杜鲁门就小心翼翼地去降低这场冲突的性质。因为他希望避免增加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6月29号下午,也就是北朝鲜军队过境4天之后,尽管他正在将美国送入战争,但当他接见白宫记者团时,一名记者问杜鲁门,美国事实上是不是进入了一场战争。杜鲁门回答说,它不是。尽管它事实上是。另外一名记者问:‘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一场在联合国主持下的警戒行动?’杜鲁门回答说:‘对。这是对它的准确描述。’”哈伯斯塔姆写道。
哈伯斯塔姆称这是一场奇怪的战争,杜鲁门不愿意将之视为战争,毛泽东称那些跨过鸭绿江去参加战争的不是战斗人员,而是“志愿者”;而且,最后,双方都声称自己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不同的是,这场战争在美国国内几乎被遗忘,没有人愿意或者有兴趣重新提起。在哈伯斯塔姆写作《最冷的冬天》期间,他曾经有一次无意中走进佛罗里达州的Key est图书馆。他发现,书架上有88本书是描述越南战争的——其中包括哈伯斯塔姆本人的经典名作《出类拔萃之辈》,但是却只有4本书是关于朝鲜战争的。
经历过朝鲜战争的老兵们苦涩的发现自己处境尴尬,濒于被遗忘。擅长制作大场面战争电影的美国人,视角大都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越南战争,而没有人将目光对准朝鲜战争。Anden Rowley,一位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并在中国战俘营度过两年半岁月的年轻机械师注意到,从2001年到2002年,美国制作了三部著名的战争影视作品,《珍珠港》、《windwalkers》和《e Are Soldiers》,没有一部是关于朝鲜战争的。不像它的对手,美国没有朝鲜战争英雄,也没有朝鲜战争文学。
哈伯斯塔姆对此的解释是,一个原因是,朝鲜战争没有扩大到让很多国家卷入的大战,也不像越南战争那样引起了美国自身的疼痛;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在朝鲜战争发生的年代,电视媒体还不发达。朝鲜战争对美国国内而言,是一场“黑白的战争”,报纸上的黑白印刷体远不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