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允许少年,永远言情(1)
第一章允许少年,永远言情
初夏的落日异常湿润,覆盆子的果实开始红熟,酸甜的香味将小小的县城浸没了,就连那座矗立的牌坊似乎也漂浮起来。这座牌坊三间四柱五楼,坊柱脚前后衬托着宫扇式片石,上板北面大书“科名”“探花”“榜眼”“传胪”,南面是“甲第”“会元”“状元”“解元”等显赫大字,除此之外,还有些风雨剥蚀后辨认不清的字迹,应该是当年县治内登科举人的姓名和朝代吧。
虽然时至90年代初期,但从外观上看,宛县依旧是个沉睡的老人,除了零星的几座新式建筑之外,并无太明显的变化。县城地处徽州南部,聚集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牌坊群。儒家学说在建国初年和文革期间分别遭遇了近代史上两次最大的冲击,也许在此地渊源太深,依旧残存某些蛛丝马迹。比如说吃饭时必须老人先举箸,读书人受尊敬,家里有人离婚会被邻里看轻。诗赞:“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宛县中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穿过三元牌坊回家去。学校铁栅栏旁是座清代下马碑,初二的叶蓁蓁站在那里等她的邻居颜舜茵。
这所重点中学的孩子们,每天都要在三元牌坊下面来来去去。宛县中学的升学率即使在省里也是名列前茅的,叶蓁蓁则属于这些前途光明的孩子中最光明的那个。
颜舜茵就不好定义了,她出众的不是成绩,而是长相。不仅宛县中学,就算整个县城里,颜舜茵的好看都是出名的。
当太阳落到教学楼后面的山峦时,叶蓁蓁才看见颜舜茵气喘吁吁地跑来,马尾辫在脑后晃来晃去。
叶蓁蓁见她跑错了方向,急忙喊:“舜茵舜茵!”
颜舜茵调转方向跑到她面前,语气颇为埋怨:“干吗非要去你家吃饭啊,我好不容易等到李澈放学,还想看他打篮球呢。”
蓁蓁笑:“李澈又不缺女同学看,你就不用凑热闹啦。我家今天来远客,妈妈烧了干笋红烧肉,你最喜欢吃哒。”
听见干笋红烧肉,舜茵似乎高兴起来:“什么远客呀?哪里来的?”
蓁蓁说:“北京来的。教过我表哥一阵子。”
舜茵知道蓁蓁的表哥叶未奇前几年专门去北京的大学学过一阵摄影,在县城开了一家写真影楼,生意挺好。她还见过叶未奇为蓁蓁拍的怀旧写真,粉白黛绿的,十分动人。舜茵很想去拍,但拍一套写真实在是贵,她又不好意思央求蓁蓁打折,只得作罢。所以听见有北京来的摄影师,便颇为向往。
蓁蓁又说:“这个北京来的摄影师啊,可不得了,他的爷爷是给慈禧太后拍过照片的,御用的呐!有很多清末回忆录里都提到过他爷爷的名字。”蓁蓁费了好大劲才想起来:“就是光绪末年驻法大使时慕奚的儿子时睿钰。”
舜茵吃惊匪浅:“天呐,原来是他!”
“哈哈哈。”蓁蓁笑,“你居然也听说过,是不是看你爷爷那些线装书得来的?若是的话,我表哥这个老师,该是时睿钰的孙子。”
说话间,李澈和一帮男生大呼小叫地冲过来,李澈飞快在舜茵脑袋上轻轻拍了一下。舜茵想还手时,李澈已经窜出很远,就见他倒退着跑,手里抛着篮球,咧着一嘴白牙对舜茵笑。
蓁蓁家和舜茵家,是对着石板街的两幢老房子,石板街中间矗着的牌坊显得尤其巍峨,2楼匾额的石层已经剥落,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不过,一楼额枋上古朴典雅的“贞百里”3个篆体大字,倒还是看得清清楚楚。上枋下枋的“凤穿牡丹”和“双狮戏球”雕刻,构图洗练,虽然经历沧桑岁月的洗礼已经残损了,但仍然精致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