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033、山东抗日三司令——记山东纵队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三兄弟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首民谣。它流传于山东省长山县的村村镇镇,妇孺皆知,老幼同唱。

    民谣中歌唱的三司令,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支队长马耀南、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马晓云和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二师一支队支队长马天民。三人一母同胞,分别于1902年7月10日、1906年9月4日、1910年2月16日,出生于山东省长山县三区(现淄博市周村区)北旺庄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里。马耀南为大哥,马晓云居中,马天民是小弟。兄弟三人有志,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爆发后,揭竿而起,在齐鲁大地上演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活剧。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惊了整个中华民族。那些天,在长山中学任校长的耀南忧心忡忡,深恨自己“空有一腔报国志,手中没有杀贼的刀”。忽地,他想起了二弟马晓云。晓云高小毕业后曾在家帮助伯父操持家务,18岁那年到东北军当了兵。“九?一八”事变后离开东北军回到家乡,为抗日奔走。这几年,二弟除发动乡亲声援东北人民抗日外,还筹集枪支,在乡里组织了联庄会,一来看村护院,二来准备在形势有变时,报国抗日。马耀南想到此,心里亮堂了:大敌当前,别无出路,必须拿起武器。

    恰在这时,马耀南的老相识林一山来到长山。林一山曾在长山中学附小任过教员,是共产党员。“七七事变”后,中共山东省委制订起义计划时,决定在鲁东建立一个起义点,林一山向省委介绍了马耀南的情况,建议将起义点设在长山中学,省委一致同意林一山的建议,遂派他到长山中学会见马耀南。

    战友重逢,分外亲热。马耀南和林一山多次促膝长谈,还深入探讨武装抗日的具体途径。两人志同道合,分外投机。林一山建议马耀南在学校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拉起抗日队伍。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马耀南已知林一山的身份,一口应承,建立起“民先队”组织。自己也经林一山的介绍加入了“民先队”。他还恳请上级派有武装斗争经验的人来长山指导。

    不久,山东省委先后派共产党员姚仲明,从延安来的红军干部廖容标和原在鲁北工作的赵明新,来到长山中学,建立起党的组织。从此,在党的领导下,以长山中学为中心的抗日起义的准备工作迅速展开。

    1937年12月,日军渡过黄河,分两路大举南侵,一路进攻济南,一路直逼周村。24日,两架日本飞机疯狂地袭击了长山城。

    长山中学党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行动。起义地点确定在远离长山县境的黑铁山。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三人先行一步,带领经过挑选的60多名中学生,奔赴黑铁山下的太平庄安营扎寨。约定马耀南负责联络各地人员和各方队伍,然后到太平庄会合。

    当天,马耀南回到家中,吩咐弟弟马晓云和马天民,先把全家分散到亲戚家,然后各自去联络准备起义人员。第二天他又到长山八区,找到马函三和刘元卿、马进先等亲友,动员他们拉队伍进山,并为起义武装筹枪弄款。不到一星期,马耀南带着3枝短枪、7枝长枪和几百块钱,风尘仆仆地奔向黑铁山。

    12月27日晚,繁星满天。在太平庄学校的大院里,汇集起一队队抗日的队伍,姚仲明慷慨激昂地宣布武装起义,部队番号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

    雄伟挺拔的黑铁山上,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的红旗高高竖起,迎风飘扬,它召唤着各方抗日救国的优秀儿女。不久,由高光宇带领的铁路工人队伍从张店洪沟来了;由张冲凌带领的农民队伍从尚庄来了;淄川、益都的农民队伍,也闻讯远道赶来了。马晓云带领500人马,马天民率领5个中队,也赶来了。就连张景南、高竹筠等靠国民党起家的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简介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目录 > 033、山东抗日三司令——记山东纵队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