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047、勇猛顽强震茅山——记新四军第十六旅政委廖海涛
炮,茅山烽火震南京。

    1940年7月上旬,陈毅、粟裕率江南指挥部主力渡江北上之后,原二支队机关和直属部队在安中里村成立了新的江南指挥部。罗忠毅任指挥,廖海涛任副指挥兼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新三团、新四团及长抗日自卫团、宜(兴)武(进)锡(无锡)抗日义勇总队等地方武装约2000余人。同时,以邓仲铭、罗忠毅、廖海涛三人组成苏南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苏南敌后抗日斗争。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处境也很险恶。从1月下旬至2月底,日军出动5000多人,汪精卫也派出1万多伪军,增设据点80多个,对根据地展开了轮番“扫荡”。为避开日伪军锋芒,廖海涛率领部队撤出茅山,转移到太(湖)(湖)地区活动。3月,新四军江南第二支队编为第六师第十六旅,廖海涛任旅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并兼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政委员会主任,下辖第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及独立第一、第二团。他率领四十六团一个营返回茅山地区,5月间接连打下蒲干、西、包巷等日伪大据点;争取了高庙、延陵的伪军向我投诚;又挤走了丁庄、墓东、殷桥东、北镇街等地的伪军。不久,指挥四十七团,打开了丹(阳)金(坛)武(进)地区的抗日局面,恢复了两溧(溧阳、溧水)地区。从此,茅山抗日根据地又回到新四军手里。

    11月28日清晨,雾霭笼罩着沉睡的大地,住在溧阳塘马村的廖海涛,像平日一样,早早起来查哨。他刚到村口,哨兵跑来报告:日军步骑炮兵3000余人,伪军800余人,从东北、西北、西南悄悄逼进塘马。廖海涛立即命令特务连和旅直属队,抢占村前、村侧有利地形阻击日军,日军的炮弹接连地在村中爆炸。廖海涛指定旅参谋长王胜和政治部副主任王直负责率旅部及苏南党政机关转移;抽调第四十八团二营六连,掩护机关撤退。他留下指挥部队,阻击敌人骑兵。

    当时,塘马正在召开苏南抗日根据地各县党政军负责干部会议,第十六旅所辖的第四十六团、四十七团远离塘马,党政军虽有1000多人,但兵力不足300人,情势岌岌可危。

    廖海涛清醒地看到,苏南党政军领导机关能否安全转移,直接关系到苏南地区的抗日斗争能否坚持的问题,也将对华中战局产生重大影响。他果断地命令部队,“发扬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坚决粉碎敌人的进攻!”

    9时许,打退敌人几次进攻后,部队收拢到王家庄一线。10时左右,日军各种炮弹向王家庄倾泻下来,日军开始轮番冲来。这时,旅长罗忠毅中弹牺牲。指挥作战的重担压在廖海涛肩上。他镇定、沉着,指挥特务连掩护部队转移;而且自己左肩挎着两枝步枪,右肩扛着机枪,边打边率领战士向东冲杀。冲杀到茅棚村时,警卫员发现廖海涛的衣裤已被鲜血染红了,喊卫生员快来抢救。卫生员一看,廖海涛小腹被打穿。但是廖海涛推开卫生员的手说:“日军上来了,不要管我,大家去战斗!”说着,他用手捂着伤口,继续指挥部队边打边撤,鲜血顺着手指缝汩汩地流下来,他流血过多,呼吸急促,便使出全身的力气,喃喃地说:“战场上流血不流泪,你们要同日军拼!一定不要辜负党对我们的希望……”他让警卫员把二营营长王来弟喊来,忍着剧痛对王营长当面交待:“部队由……由你指挥,保证……领导机关安全……转移。天黑……突……找四十六团。”说完,他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南京军区政治部组稿谢辉撰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简介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目录 > 047、勇猛顽强震茅山——记新四军第十六旅政委廖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