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18、得意之笔
前进,沿途虚张声势引人注意。他们忽东忽西,行动让人摸不着头脑。毛泽东的目的就是要让蒋介石误解:红军正在向长江的某个渡口前进,促使蒋介石把敌军往赤水河西边调遣。

    蒋介石得知红军三渡赤水的消息,认为红军几近两个月,徘徊于赤水河两岸,大部队行动困难,难有进展,今后红军只有化整为零打游击了。于是他采取了在江西修碉堡围攻的老办法,步步为营,包围红军。蒋介石在乌江南岸各个渡口,乌江北岸的大定至遵义、桐梓沿线,直至赤水河西岸一线,都布置碉堡。这些碉堡星罗棋布,红军几乎每行动一步,都可能遇到敌人的阻击。

    红军渡过赤水才一天,3月18日,军委作出了四渡赤水的决定:从第二次渡过赤水的太平渡、二郎滩东渡。刘伯承给工兵连的连长王耀南下达了一个任务,派他去检查上次搭的浮桥还在不在。并且红一军团得到一个密令,让他们组织先遣队,在3月26日前渡过乌江向贵阳前进。

    红军的行动显得诡异莫测,突然离开黔北南下贵阳,其中必然有蹊跷。

    原来,红军截获了蒋介石3月24日将要到贵阳督战的重要情报。肖锋,1935年3月20日在他的《长征日记》里记载:“据师通报,蒋介石来到贵阳督战,敌人新的进攻又开始了。”毛泽东决定利用这个消息,大胆一搏,直捣贵阳,威胁蒋介石本人的安全,从而促使整个战局发生大转变,进而掌握主动权,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整个策略的关键是要让蒋介石继续相信:红军仍旧滞留在乌江以北,无路可逃。——红军这些天的行动变得秘密而小心谨慎。东渡赤水河的命令在最后一刻才下达,“野战军秘密、迅速、坚决地行动,出敌不备,折而向东”,“渡过赤水河东岸,寻求机动”。为了防止泄密,军委在下达的一切命令中都用到了“寻求机动”,这个模糊的字眼代替了红军真正而确定的目标:佯攻贵阳。

    红军若是打草惊蛇,蒋介石取消贵阳之行,或者把分散的兵力调回一部分保卫贵阳,那么,毛泽东灵活多变的计划就不可能成功。

    3月21日、22日,红军主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小心翼翼地向乌江靠拢。红军一小部则继续向黔东北佯动,掩护主力的行动。

    3月24日傍晚,蒋介石一行到达贵阳。

    3月31日,红军主力南渡乌江。

    4月2日,红军前锋逼近贵阳。

    蒋介石可能没有想到,毛泽东决定将计就计,利用他的贵阳之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后来发生的事情:红军声东击西兵临贵阳,连环计里调虎离山威逼昆明,最后虚虚实实巧渡金沙江,都显示出毛泽东高超的指挥才能。

    1961年,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来华访问,他称赞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出人意料地回答:“三大战役没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简介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目录 > 18、得意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