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章 把中央红军迎回“家”
    在陕北腥风血雨的“肃反”正在进行中,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率领中央红军经过11个省,走过终年积雪的高山,越过人迹罕至的沼泽草地,历尽艰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现吴旗县城)。从此,陕北苏区成了党中央和红军总部“落脚求生,东山再起”的根据地,在黄土高原找到了“家”,建家创业,将几乎走投无路、生死悠关的中央红军引向夺取胜利的坦途,且使之充满了朝气蓬勃和巨大活力,揭开中国革命胜利新的一页。鲁迅先生知道中央红军到陕北落脚,写信祝捷:“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希望。”而蒋介石在峨嵋山上听到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消息,他对左右沮丧地说:“我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天不灭毛,非人力所及也。”

    一、毛泽东给他松了绑

    中央红军被迫撤出江西开始转移并不是远离江西,到了贵州两进遵义,未能在此地落脚,随后打算在川西建立根据地,赤化四川;最后改变为云贵川边建立根据地,都未如愿以偿。后来他们一直到了甘肃更不明确落脚点,前途茫茫,去宁夏向外蒙发展?向苏联发展?没有一定的明确方向。1935年9月中央红军选择陕北是从偶尔捡到一张《晋阳日报》上有一则消息说陕北有刘志丹、高岗的红军和根据地而确定的。9月22日中央在哈达铺召开会议对部队进行改编,将中央纵队和一方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任支队司令,毛泽东任政委。会议决定去陕北。当时三军团只剩2000多人,彭德怀对三军团讲话时流着眼泪。毛泽东在会上说:陕北有自己人,那里有个“家”。这对人困马乏,损失惨重,前途茫茫的中央红军来说,无疑是喜从天降。《晋阳日报》为解晋军失败窘境,夸大陕北红军的实力,为中央红军指明了方向,对救中央起了重要作用。

    部队改编时还有14000人,不足一个月时间到吴起只剩不足8千人,如果没有陕北落脚点,再拖两个月,后果很难设想,西北历史可能改写。

    高岗、刘志丹在劳山战役中知道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和红军已转战到甘肃,他们天天盼,夜夜盼,时时盼中央红军到陕北。

    刘志丹、高岗正处在被枪毙、活埋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等来到吴起镇看到“工农民主政府”的牌子,“中国共产党万岁!”“拥护刘志丹、高岗”的标语。他们在吴起工农民主政府和保安游击队和骑兵团干部张明科、马福记、龚逢春、刘景权等同志迎接时,了解到刘志丹、高岗等许多革命干部被西北代表团关、杀、埋的情况。10月22日在吴起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作了目前行动的方针报告,会后总书记张闻天派中央保卫局长王首道和刘向三、贾拓夫带一部电台先赴瓦窑堡传达毛主席的:“刀下留人,停止捕人,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来解决”的命令。毛主席给王首道谈话时说:杀人不能像割韭菜那样,韭菜割了还可以长起来,人头落地长不拢了。如果我们杀错了人,杀了革命的同志,那就是犯罪行为,大家要切记这一点,要慎重处理。王首道等到瓦窑堡后尽快把事态控制下来,对高岗、志丹等“要犯”进行了调查了解和审查,及时解决了陕北的肃反问题,扭转了陕北危机局面。张策说“其意义不仅在此,也为即将到来的全国抗战高潮和争取全国胜利创造了条件。中央来了挽救了陕北,陕北也挽救了中央。从陕甘根据地而后所产生的作用看,也是挽救了中国革命。”中央当时没有陕北落脚地,的确后果不堪设想。

    陕北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出发点,也是转折点,新起点。正是“满天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丁玲对她的挚友杨芝芳说,毛主席曾在保安与她谈话时说,中央红军初到陕北真像是叫花子。陕北红军送去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高岗简介 >高岗目录 > 第八章 把中央红军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