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日求解放
的工作作风,这是目前伊盟工委最重要的任务。”

    1941年10月,西北局决定成立民族学院,高岗兼任院长,高克林任副院长,乌兰夫任教育处长。高岗亲自参加讨论和制定教育方针和教育计划,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突出了中国革命和抗战形势的需要,着重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研究。民族学院根据高岗的指示,对学生重点进行中国革命和中国少数民族团结抗日、共求解放的政治思想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教育;中国民族问题和党的民族政策、方针的教育;文化知识和时事政策的教育。高岗亲自给民院学生讲政治课。他讲课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恰当,语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受到好评。学生说:高院长理论不深,不咬文嚼字,讲得好听,对蒙古风俗习惯、人情、历史都很熟。

    民院成立之前,在延安的各大、中学都有少数民族的学生,有的学校设立少数民族学生班和部。民院成立后,将各个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都集中到民院,按程度分别高级、中级、低级班组,因年级和程度施教。高级班的课程有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问题、民族问题、民族政策和时事政策。低年级课程有政治常识、文化、历史、地理、数学等课。年龄大并有实践经验的学生编一个研究班,如杨静仁、云北峰等在研究班学习。全院共有学生400多名,蒙族最多,其次回族学生也不少,还有藏族、彝族等。民院的学生有起义过来和收编民族武装的干部、战士和农牧民青年。这所由蒙回等7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革命学府,对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具有重大意义,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以及建设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党政军和经济建设领导干部及文教干部。

    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高岗院长特别重视民院学生的生活给养和教学设备。他指示院务领导,设法扩建校舍,添置设备。他说对民院学生应本着“特殊点、优待点”的原则进行安排,吃粮标准要比其他学校高一点。规定每月每人多供10来斤白面,服装每人每年二套单衣,一套棉衣,而其他学校每人每年一套单衣、三年一套棉衣。每逢民族节日,还照顾民族习惯风俗,举行庆祝活动,进行会餐、跳舞等,高岗经常和民院学生一起联欢、打球、跳舞。

    高岗要求民院,不仅要办成学习革命知识的学校,还应该是一所工作的学校和劳动大学。要继承和发扬我党创办革命干部学校的优良传统,要有良好的学风、校风和作风。他亲自参加修改、审定学院校歌。学院的师生员工遵照高岗的指示,不仅努力学习革命理论,文化知识,提高了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增强了民族自尊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工作实践活动,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如学生自己动手打窑修房,种地打粮,砍柴烧木炭,在生产劳动中锻炼意志,提高能文能武的本领。在大生产运动中,民院学生开荒种地,收获大量粮食和蔬菜,中央领导称赞民院学生“都是好劳动”。

    民院还是一个业余文艺宣传队。根据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特长,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文娱活动,自己编创的歌曲和秧歌剧,在过新年、春节等节日进行表演和拥军优属慰问演出,表现了各少数民族传统特色、喜闻乐见的节目受到群众的好评,得到延安文艺界的称赞。

    1943年10月,边区召开回民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回民地区有关工作,高岗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回汉民族团结起来,赶走日本帝国主义。

    1944年春,报经中央同意,西北局决定将民族学院移到定边,这里紧挨伊盟和宁夏,在这里蒙、回居民较多,可以直接与蒙回民接触,参加一些具体实际工作,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在民族学院这座革命熔炉里,少数民族学生经过学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高岗简介 >高岗目录 > 第十四章 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日求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