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35、华罗庚——人民数学 科普元勋
    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做人梯,让青年们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

    华罗庚(1910-1985),男,汉族,江苏省金坛县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生前曾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在国际数学界享有盛誉,为中国当代数学发展及其应用作出重大贡献。他初中毕业,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边做工边自学。1930年春,他的学术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引起了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高度重视,邀请他到清华大学工作。随后,华罗庚出版了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和一系列学术论文,并先后赴苏联、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美国一所大学给他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他在多元复变数函数、数论、代数及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果,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还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致力于用数学为国民经济服务。在生命的最后20年,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推广应用数学方法的工作之中,特别是“双法”——优选法、统筹法的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早年学习时期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他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便深深爱上了数学。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一面干活、记账,一面钻研数学。

    1927年秋,华罗庚和吴筱之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手头仅有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对这篇文章很重视,他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后来,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他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他到清华来。”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这年,华罗庚只有19岁。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年成为讲师。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堆垒素数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接着又被当时的国民政府选派赴美考察。9月,华罗庚和李政道,朱光亚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二、回国建设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简介 >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目录 > 35、华罗庚——人民数学 科普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