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61、邹韬奋——文化精英 奋斗不息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邹韬奋(1895~1944年),原名邹恩润,曾用名李晋卿,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中共党员,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

    邹韬奋1917年进入南洋公学电机工程系学习,1919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主修西洋文学。1921年毕业后到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当英文秘书。1923年,受聘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任《生活》周刊主编。

    九一八事变后,他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他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团结抗敌御侮为根本目标,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一二八淞沪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在签订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的同时,调集大军“围剿”苏区和红军。邹韬奋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做法,痛斥蒋介石、何应钦等是军阀和民族罪人。

    1932年7月,他成立生活书店,任总经理。生活书店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作者,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6家分支机构,先后出版发行数十种进步刊物和包括马克思主义译著在内的1000余种图书。1933年1月,他参加宋庆龄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不久,被迫流亡海外。在两年多的流亡期间,他考察了英、美、法、德、意等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实现了思想上的升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8月,他回到祖国后,正值日本侵略军制造分离中国的华北事变。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旗帜鲜明地支持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期间,他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他的活动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忌恨,他创办的《大众生活》和《永生》杂志先后遭查禁被迫停刊。

    1936年11月22日,他因积极宣传抗日,与沈钧儒等7人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获释,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上海沦陷后,转至武汉,继续主编《抗战》,并将其改编为《全民抗战》三日刊。武汉沦陷后,到重庆继续主编《全民抗战》。1938年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当局加紧迫害民主进步人士,更加严厉限制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各项民主权利。积极进行抗日宣传的生活书店及其出版物不断遭到查禁、封闭。1941年皖南事变后,邹韬奋被迫再次避走香港。在香港,他继续宣传抗日,揭露国民党当局对日妥协投降倾向和对民主进步人士的迫害。香港沦陷以后,他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先后转移到广东东江游击区和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继续从事抗日民主的文化宣传工作。期间,他多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请求,党组织认为他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国统区工作对党和革命事业更为有利。

    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在上海病逝。临终前,他再次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9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韬奋先生是不幸早逝的伟大爱国者,他去世时才五十岁。他从参加革命斗争到流亡病逝。他的革命政治活动,仅有短短的十四个年头。他以满腔热忱,与全国人民一道寻求抗日救亡的道路。他在上海办周刊,他主编的周刊成为人民的喉舌,成为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他以高度的热情关心这两点。即提高人民大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知识水平,与在我国建立符合于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简介 >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目录 > 61、邹韬奋——文化精英 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