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八 毛泽东的情愫
又如众所周知的一个农民骂毛主席的事:那是1942年6月,边区政府如开县长联席会,忽然暴雨来临,电闪雷鸣,一个炸雷从会场的屋角穿入,击伤数人,其中伤势最重的是延川县代县长李彩荣,经抢救无效而殒命。此事由《解放日报》作了报导,并在南门外开了追悼会。消息在群众中传开,人群密集的新市场也是议论纷纷。其中一个赶集的农民在群众中骂道:“雷公怎么不把毛泽东劈死?!”保安处闻讯拘留了这位农民。高岗把此事反映给毛主席,毛主席认为群众总是有什么不满才骂人的,便立即指示:问清楚了以后放了这位农民,不要难为他,由此注意到了农民的公粮负但过重,要边区政府对农民负担做一认真的调查,又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将抗日公粮减少了1/3,并发动机关、学校、部队都动手搞生产,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
就在这时的一个星期天,我在门前修理坏了的椅子、工具、木头放在那里,我因临时有事,离开了一会儿。刚好毛泽东散步,转到了这里,他看见了那场面站住了。
我的女儿秋朗上前向主席问好。
毛泽东指着家具、木头和工具问:“这是谁在干?”
秋朗说:“我爸爸。”
毛主席又问:“你爸爸是哪个?”
秋朗说:“我爸爸是师哲。”
毛泽东:“晤。”点点头,又象是自言自语地说:“自己动手,……搞生产……”。一面说,一面若有所思地走开了。
他的意思好象是说:是啊,只要自己动手,一切都会有的!似乎他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在这里也得到了验证。
1942年,全面掀起的大生产运动,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打破了蒋介石对边区的封锁,也增强了抗日实力。过年时,群众抬着“人民大救星”的大匾给毛主席拜年。
主席不仅尊重,爱护群众,不仅在政治局会议上发扬民主,倾听意见,而且他的工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主席和我随便聊夭的时候较多,他常常把他正在思考的问题,他的思考和打算,讲给我听,只有形势发展到了他所预料的程度时,才将他的想法、分析和打算拿到书记处会议上去讨论。开始时,我不理解,时间长了,我才明白:主席对我讲讲不成熟的意见,起个自我检验的作用,而我历来守口如瓶,绝不会传出去,况且也没有贯彻执行的任务。如果过早地向书记处的同志讲,可能会影响大家的思索;另外,作为领袖,应是一言九鼎,由于形势的千变万化、条件的不成熟、想法的不5全等等,过早地拿出来,未必能得到好效果。这就叫作留有余地,是出于高度的责任感。
我从1940年到毛主席身边,一连四五年中,常常听到主席提到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那是邓小平在1938年讲的:“一切都是辨证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中。”他认为这两句话很历害,很有用,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富有哲理性。现在回想起来,他是以此为鉴,时刻提醒自己的。
主席很有涵养,我从未看到过他生气、发脾气。有一次,我对他说:“主席,我很佩服你的沉着冷静,有涵养,不发大脾气。”他说:“我不是不生气,有时几乎气炸了肺。但我知道应该尽量克制容忍,切勿现于辞色。”
主席的目光炯炯有神,非常敏锐。他只要盯你一眼,就能使你知道自己有失误、错了。他讲话不仅逻辑性很强,而且很注意分寸,很含蓄。我在他面前讲话,有时讲错了一句话或一个词,他就用眼睛盯着我,或者说:“你再讲一遍。”我马上就发学自己讲错了,赶快纠正。
我们住在枣园时,时常到杨家岭大礼堂去看戏。主席乘宋庆龄送的一辆救护车,有时,许多青年往车上爬,凡是挤上来的,都可以搭乘,主席从不